最喜欢读明清小说的开篇。《老残游记》第一回,土不制水历年成患,风能鼓浪到处可危。有点遗憾,没有四大名著一贯的开篇词,似乎少了一点意思。我猜想,编写者大概是不愿意学《三国演义》那样,把符合这部小说内容的诗词勉强添加进来吧!
文人都有傲气加傲骨,自然不肯步别人的后尘,即便添加了开篇词,也无法超越《临江仙》,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疑,还是不要折腾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很符合一些读者的意思。
相比《西游记》的第一回,这部小说的第一回同样进行了环境的描写,只不过简单一些,只用了二百多字。环境描写,必然与内容相关,这段环境描写,其实就是我们写文章或者说记叙文中的六要素之一的地点,读下来,就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山东登州府。
从另一个角度来读这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完全可以作为一篇文章的开头,去掉古典小说中的“话说、这且不表”等习惯用语,完全可以借鉴的。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曾经写过《看日出》,可惜那时候没有这样难能可贵的书供我们参考。
接下来介绍人物,游客老残,姓铁名英,号补残,大家喜欢他,尊重他,都叫他老残。三十多岁,江南人士,读过书,不通八股,未曾进学,就是做老师也不合格。父亲虽然做过三四品的官,但清廉耿直,直到退休,根本没有钱资助他。
老残既无祖业,也无行当可做,生活过得饥寒交迫。可巧天无绝人之路,机缘巧合遇道士,拜师,受道士异人传授,学会治病,百治百效,从此便学着师父,奔走江湖二十年,摇着串铃,替人治病。
进入正题,故事从此开始。的确出乎意料,第一回便是惊涛骇浪的大故事,作者一步步展开,高潮迭起,平仄平仄。犹如一叶扁舟,让读者站在小船上,随着波涛汹涌,上下颠簸,一会儿胆颤心惊,一会儿稍有平复,一会儿又心惊肉跳,最后采用明清小说习惯写法:未知三人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来我在读这部小说时,给自己定下来的,读一回便停下来,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但故事确实吸引人,不由自主地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可见《老残游记》的确是有过人之处,抓住了读者的心理,让读者欲罢不能。
具体内容不用出现在这里,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读后的心得也会不一样。我想表达的是,除了这部小说在描写故事上有独到之处外,故事里的环境描写还有航海知识,航船用具等等也描写的特别清楚。人物刻画上,虽然看似简单,但寥寥几笔,人物便活灵活现了。故事里多次出现反转,却十分合理,丝毫没有多余之感。而且出现反转的时间极快,让读者有身临其境大脑快要跟不上的状态。
幸亏我还是比较冷静的,没有继续看第二回。好饭不怕晚,既然第一回这么精彩,那就好好消化。不用急着继续往下读,多读几遍,然后换个思路,想一想,在读第一回时,我的收获是什么?如果是我在写这样的故事,又该怎么写呢?
《老残游记》的确值得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