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家都说我文采好,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大概是因为我写过很多的诗和活动报道的文章吧,还有一些不怎么有含金量的文章,大部分都不到一千字,算不上真正的作品。
说起写作,我觉得自己做得并不好,这些年写写停停的,有些文章写过也就扔了,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要成为作家。翻开电脑里面的文章,也写了将近一百篇文章了,真正拿得出手的文章却没有几篇。
以前的作品真的是参差不齐,有些文章里面还有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论点也不是很充足,好像是拼凑起来一样。当然,那时候自己全当写着玩,练练手,也不必太当真。所以我把一些文章做了些许更改,质量太差的就直接删掉,只留下还能看得过去的文章。
对比之后,我发现直到最近两年的作品才稍微好了一点,这多半与我这几年看书学习有很大关系,你读的书终究不会白费,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说了那么多,好像有些偏离主题了,其实不然,那么关于写作我要明白的是什么呢?
首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写作并不能作为我的事业去发展。抛开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不说,重要的是我并没有进入写作这个圈子里面,自然也不认识有名气的作家,不能获得名家的推荐。
其次,我觉得靠写作来挣钱不太现实,很多作者出书之后并没有成为畅销书作家,卖的版税不够维持生活。要出一本书,有时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你再优秀也不可能一个月就能写完一本书吧。而出版一本书可能得到了只有去工作获得报酬的三分之一。
为此我还在网上查了一下,畅销点新书一般也就卖个几万本,而且再印的可能性很小,版税有10个点都已经很高了,一般才给8个点。如果书本定价30,再加上打折促销,一本书的版税很可能只有区区几万块钱,往往作者为此花了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这点钱维持生活都难,对于有房车贷款的人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更不用说还要养育子女了。
再次,我写作纯粹是兴趣,分析我过往的写作经历,我多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去写,如果按照别人给的框架去写,我可能真的写不出来什么优秀的作品。曾经看到很多征文大赛,也设置了很多奖项,我试着写了几次,确实是写不好,可能还是我水平不够吧。
写作和看书,一个是输出,一个是输入,只有看得多了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以前我看的书的确很多,但也很杂,不够聚焦,所以没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写的文章类别也就比较杂。最后一点,就是我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也就是反木桶效应。简单解释下就是木桶最长的那块板才是木桶的特色所在,人不能只盯着短板,而忘了自己的长处,只有将优势发展成为特色才是成功的最佳途径。
关于写作的方法,每个人都不一样,这里不做对比。比如有人说标题很重要,有人说论据很重要,也有人说故事更重要等等。其实,我觉得吧作品应该分两类,第一类就是按照规范标准写的文章,第二类是按照自己的特点写的文章,我比较喜欢第二类。高尔基说过:千万不要从形式上去追求比别人写得好,比别人写得差一些不要紧,要紧的是按自己的特点写。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写作贵在坚持,早晚你会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