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在烟雨蒙蒙、绿水青山的环抱中从桂林市区一路南行至阳朔“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位于阳朔县的白沙镇五里店,曾是二千多年前汉代以来的古驿道地区,至今仍有不少汉墓群遗址。每年三月,方圆数十里内,漫山遍野的各色桃花盛开,片片粉红色的花瓣儿浮满水道及湖面,金黄色的油菜花、白色紫色等各色野花点缀其间。田园村舍,炊烟袅袅,小桥流水,碧波依依,深潭溶洞,鸟飞虫鸣农耕,俨然一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之景,于是,人们刻意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
走进景区,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片开阔的湖面。因这个湖的外围很像一只燕子,所以取名叫燕子湖。在群山环绕、岸边绿柳、少数民族特色民居的掩映下,湖面如绿丝绦般沉静,令人痴迷。庆幸逃离了北京的这次雾霾,我要在这世外桃源里深呼吸。

世外桃源景区分水上乘舟游览和徒步观赏两部分。

站在船头的这位壮族小姑娘,用不很清晰的普通话在向大家讲解着美丽的桃花源,透过眼神,仿佛看到了她内心深处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热爱。我和她拍了好几张合影照片。

小船在宽阔的湖面上慢行,经过水转筒车、壮乡天琴、九曲桥、听雨亭、壮乡楼,伴着壮乡楼里的迎宾歌舞,航道变得越来越窄,直到小船贴山而行,燕子岩洞到了。不熟悉水路的人,很难发现这个隐秘的洞口。洞里没有灯光,没有人工雕琢,虽然洞长只有120米,但给人感觉是水深不见底、一眼望不到出口。


过了漆黑的岩洞,眼前豁然开朗,忽见桃花一片,越走景色愈是秀美脱俗。



忽然传来阵阵的乐器声、歌声,原来这是原始部落的佤族小伙子们在向游客表演他们特有的迎宾、祭祀、狩猎歌舞。佤族以牛头为信仰,神圣不可侵犯。他们以黑为美,最黑最帅的小伙子是“黑马王子”,最黑最美的姑娘是“黑珍珠”。
大家齐声向他们喊“巴麦”(部落方言“朋友”的意思),以示感谢。

到了燕子湖的尽头,过形同笔架的笔架山和回龙桥,船掉头返回,来时美景悉收眼底,湖光山色,醉人心田。



小船在水乡侗寨停泊上岸,徒步观赏边寨民族的花楼、鼓楼、绣球楼、民族长廊、采菱桥、图腾柱、渊明山庄、风雨桥。

迎接进寨游客的是一杯祝福的米酒:喝田园米酒,活到九十九。


在鼓楼内,在又唱又跳的侗族大哥的带领下,游客也载歌载舞跃起来,气氛相当火爆。侗族鼓楼是群众集会议事、唱歌传诵和举行喜庆仪式之地,也是芦笙踩堂、竹竿舞等表演场所。

这就是领舞领唱、热情奔放的侗族小伙子。

不能总是拍景了,我也得和吹笙大哥合个影。

寨子里的水车。

民族长廊里展示着侗族、壮族、瑶族、苗族边寨民族的传统精美工艺品。




图腾柱下膜拜,是少数民族源远流长神秘的宗教文化。

渊明山庄是以陶渊明的生平简介和诗词介绍为主题的一处文化景点。以桂北民居与江南水乡相结合的精美建筑群,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人家,一步一景,一窗一景,精巧别致。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寨子里的这些母子雕塑。在秀美的山水间,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服饰,背着娃娃,唱着山歌,喂鸡喂鸭,纺纱织布,过着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这不正是陶渊明笔下被遗落在人间的仙境“世外桃源”吗。


后记:
第一次来世外桃源,有些景点的照片还不齐全,欢迎熟悉的旅游达人分享您的照片和文章。世外桃源,值得四季游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