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微课:《人生脚本》释义
第三次微课案例分析:分析自己的人生脚本中的禁止令,并分享。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一起分析老公的。
这次的微课陆老师带着我们分析了人生脚本以及脚本中的禁止令。之前看到群里有人讨论说会很痛时,心理是有些害怕的。但当自己真的来听这次微课时感觉还好,没有想想的那么难过。我觉得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有两个原因:
一是通过从育儿愈己到现在两个月左右的学习,自己在心态上,在认知水平上,在看问题的角度上真的都发生了好大的变化。原来好多自己身上的问题都找到了原因和出处,也找到了努力和改变的方向。还记得当时刚听育儿愈己课时有几章虽然在现在看来不算什么深刻的课程,比如自信心那节,能和自己童年挂上钩的,都会让自己好难受,甚至有不想往下听,想要逃避的为难情绪,还抱着老公大哭过一场。可是自己还是努力硬着头皮听了一遍又一边,并认真详细的做了笔记。到后面学情商课知道自信是一切情商的基础,知道自己到底在这方面欠缺的有多严重时,反倒并没有那么的不敢面对了。心理更多的想法只是想要好好的学好这门课,能带给我孩子什么好处。最近也越来越发现这个直接受益者更多的竟然是自己,而不是当初报课时的为了孩子。所以我觉得听今天这个课自己之所以没感觉那么痛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最近的不断学习中,在陆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已经很大程度上的疗愈自己了,真的很庆幸育儿,情商,超妈三门课自己都参加了,他们都在不同的方面给了我启发和新的认知。
自己觉得不太痛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相比不好的回忆和教育方式,越来越发现我的父母,我的原生家庭给我更多的还是好的是有爱的。虽然父母用了错误的方法但他们的出发点确实为了我好,而且从我上大学开始独自一人离家后,妈妈就渐渐意识到了她对我教育上的错误,后悔没有培养我的自理能力,后悔对我管教过于严厉等等,并且在现在面对我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都能够接受新的思想也愿意“听从我的安排”,这一点是我非常庆幸的。她当年对我的教育方式只是受她自己认知水平和自己经历以及性格特点的影响而已。我的父母虽然也有拌嘴和争吵,但彼此是非常相爱的,这一点我从小就确信无疑。在整个大家庭里,妈妈和她的弟弟妹妹间也都是很团结友爱的,父母对两边亲友的看法和做法也都是公正不偏的。这让我在面对婆婆的问题时,虽然没有过多的接触,虽然他们没有为我,为孩子做任何事情,但我对他们并没有怨言。让我在前年公公生了大病需要挺大一比钱时,心里也没有什么怨言的出了钱。在婆婆和老公的妹妹都没去,老公工作和这边两边跑的情况下。我全程在北京陪了一个多月。而所有的这些我也都得到了我父母的鼓励与支持,并且是完全的配合,因为他们两个要独自帮我带当时只有三岁和一岁的两个孩子整整一个月多。正是他们多年来的所作所为,让我能有这样的心境。他们做人处事虽然有些过于死板,但确是诚实肯干的。对他们而言我一直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他们愿意全心全意付出的对象。所有的这些对我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也许真的是现在的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内心不再纠结于父母对我成长中不好的地方,而是看到他们对我的付出,看到他们至始至终出发点都是对我满满的爱。
这节微课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理清了另外一件对我童年意义重大的事情。这个在之前填写人生脚本时就让我找到了一点头绪,结合这次的微课让我更清晰的找到了答案。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来自家庭外的因素。就是老师说的,人生脚本内容的来源主要有,父母的训诫,周围人的评价。学校的教育,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是的,我觉得对我自信心和性格影响很大的一件事就来自于我小学的一任班主任。是他的做法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是他说过的“原来我问咱班同学他们最崇拜的人是谁时,他们都说是你,但是现在不是了。”“你是一个只有三分钟热血的人。”现在想想就是他当时对那件事处理的方式和他的这两句话让我对自己不再那么自信了,也让我觉得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直到现在我都深信自己确实做事没有毅力,确实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下去。现在还能想起,在那之前我是真的觉得自己是很优秀的。很小的时候受到妈妈的影响让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了想当一名老师,小学一二年级时我会把娃娃们都摆一排给它们上课,甚至那么小的自己都还要备课做教案,然后拿着教鞭对着墙上自己贴的纸给它们讲课…但是就是从那之后,我慢慢的没有了当老师的梦想,直到现在也没再有一个明确的梦想,因为从那时起我对自己的定义就已经是不再优秀了……
再来看看老师列出的十三条禁令中我认为对自己比较有影响的。第一个是,不可以做任何事。这个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从小母亲对我的管教就非常严格,不可以看电视,不可以去同学家玩,不可以顶嘴,大人都是对的……而在妈妈眼中,我也一直都是一个乖小孩。现在的自己做事确实如老师所说不大有积极主动性,会顺从别人的意见,没有自己的主意。也的确如老师所说,不是自己不想,好多时候是自己想,但是母亲不允许,慢慢也就不敢再想,或者只在心里偷偷想,虽然表面是听话乖巧的孩子,但是内心是特别压抑和消极的。
第二个是不可以长大,印象中我小时候基本没做过任何的家务,母亲什么都不让我做,都是不用你做,你学习就好,其实小时候就从心底里不喜欢这句话的。导致我长大后自理能力也不强,好在这一点在后来独自一人在很远的地方上大学以及工作后自己照顾自己中慢慢的改变了很多,加上结婚后,老公的工作性质,好多事情不管是该男人做的还是女人做的自己也都能独立做。但是由于小时候没有养成好的习惯,现在即使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能做,却还是有拖拉,不利索,用过的东西不放回位等等不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个是不可以思考,这一点对我的影响也是蛮大的。印象中我童年的大事小情都是父母决定的,不许顶嘴,要听从他们的安排,他们都是为了我好等等。有些具体的事件记不清了,但是前几天家里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这个又有了体会。之前一家新开的专业给孩子理发的地方搞活动,我团了一张,打算带儿子去理。刚好前阵幼儿园开放日姥姥看到了儿子班级一个小孩头上雕刻的花纹,我就说了我团了票的事,姥姥言词坚决反对“可不能给孩子理这样的,不像个好孩子的样子,流里流气的,不好看……”甚至我本来计划这周带孩子去理的,她上周就要带孩子去别的地方理,我说我这个最近不用就好过期了。姥姥竟然说,过期了就不要了呗,理那个花纹太难看了,不像好孩子……这突然让我意识到在我孩子一个发型的问题上姥姥态度都如此坚持,可见我的童年在面对与她意见不符时是怎样了。不过母亲现在也确实是有改变的,很多方面也在与时俱进的。比如这个头发由于我和发型师沟通上的一点误会,最后还是刻印了一道子,回来后姥姥只说了就这一道子不好看外,也没有什么过多的不满。但小时在面对我的教育上时,她确实是一言堂的。这也是我曾经对母亲怨气最大的地方,但现在再回头来看,看到老师对这些的描述时我感觉我还是比较平静的,不再像一开始听课产生与自己经历共鸣时那么难受和激动了。我甚至有时会想,也许原因更多的在自己身上,如果当时面对母亲的严厉管教,我要是勇敢的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说出来告诉她,她是不是也未必会那么固执的坚持己见呢,是不是只是当时的自己太过于顺从了太过于懦弱了,没有表现出反抗和不满,才让她坚信她对我的教育方式是对的呢。也许我当时把想法说出来,以她对我的爱她是可以接受呢。上个月有一段时间这个想法一直困扰我,让我觉得造成我这样的不是母亲而是我自己的懦弱和不知上进。但又觉得以当时那么弱小的我是根本不敢站出来反抗父母的权威的。而现在她为什么能接受这些观点呢,一是在我身上确实实的看到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结果,二是她现在接受的来自我的是有老师指导的,是系统的新的认知。这些都不是童年的我能办到的。所以最近就开朗了,不在去纠结到底是妈妈的错还是我自己的错的。也明白了纠结这个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过去,然后着眼于今后如何去做。前几天在听情商课的某一节时,突然有了一丝心底的兴奋就是想要努力去寻找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是我自己与孩子无关的东西,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答案,但当冒出这样想法时我确实体会到了自己心底的那一种小小的雀跃,虽然心中还有很多的不自信,我到底能不能做到,但不努力怎么知道不行呢。
对于陆老师提到的十三条禁令中,其它的条感觉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太大,但有些却在妈妈和老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看到了影子,可见这些禁令有多么的可怕而又准确。把它们都记在笔记上,没事就拿出来提醒一下自己,无论是发生过自己身上的还是没有发生过的,都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让它们发生在孩子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