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啥你越关注孩子成绩,孩子成绩越差呢?

为啥你越关注孩子成绩,孩子成绩越差呢?

作者: 卡卡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4-01 20:36 被阅读0次

你好,欢迎来到“卡卡读书”。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点击保存高清大图   方便学习分享

1

这样的场景经常会在生活中出现:孩子拿着成绩单回到家,考得好,妈妈又搂又抱,夸孩子聪明懂事儿;考得不好,批评训斥,甚至来一顿“竹笋炒肉”,吓得孩子好几天都不敢在家里大声说话。

父母都非常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这事儿也无可厚非,毕竟好成绩代表着孩子有出息,以后说不定能出人头地,成为人生赢家。

父母想法是对的,但方法却错了。因为父母想通过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来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件不太能行得通的事儿。

为啥这么说呢?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这本书告诉我们,因为父母关注的目标错了。

考试成绩属于滞后性指标,而想要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引领性指标。

2

那啥是滞后性指标?啥又是引领性指标呢?

滞后性指标是指那些为了达成最重要目标而进行的跟踪性指标。就像是孩子考试的分数、班级排名,这些都属于滞后性指标。

而引领性指标是指那些可以衡量孩子必须做的、对达成预定目标有着最重要作用的行为的指标。比如,孩子每天复习多长时间,做多少道练习题。

如此看来,滞后性指标其实就是结果。比如,父母希望孩子期末考试,可以从班级的后百分之三十进入到前百分之三十。

可是,当考试结果出来的时候,不论我们能不能接受孩子的排名,结果都已经无法改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父母关注孩子的考试结果,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帮助。因为结果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我们谁都没有时光机器,回到过去让孩子好好学习。

其实这个道理,很多父母不是不知道,可是他们还是愿意去关注考试成绩这种滞后性指标。这又是为啥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滞后性指标是直接衡量成功与否的指标,也是必须达到的指标。这和我们减肥是一个道理,我们说自己减肥成功没有用,只有体重才能证明,从二百斤变成一百斤,才代表我们减肥成功。

另一个原因就是相比较于引领性指标,滞后性指标的数据更容易获得。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自己的体重,看看成绩单,上秤称一称,很容易就可以获得。考试成绩是一个既有说服力又能轻而易举得到的指标,父母怎么会不青睐呢?

但引领性指标就不一样了,它往往很难获得。还是说减肥这事儿,有的人可能会问:“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吗?”这个指标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却不是引领性指标,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引领性指标是一种可具体量化的指标,也就是说如果要设定引领性指标,应该是每天摄取的食物热量值不超过多少,或者每天要坚持慢跑多长时间。只有这样的引领性目标才能让我们实现减肥这个滞后性目标。

所以,如果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同时注意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并把重点放在帮孩子设定引领性指标上。

3

那具体应该如何设置指标呢?

首先,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对孩子目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滞后性目标。

这是啥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要制定一个适合孩子的终极目标。比如孩子平时考试,数学想及格都很困难,我们非要他这学期就能靠一百分,这样的目标就不太现实。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最近发展区”。意思就是,孩子的发展有两种,一种是孩子实际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其中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所以,父母在帮助孩子制定终极目标的时候,制定的目标就应该落在最近发展区上,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孩子还能够得到,也就是,“跳一跳,摘桃子”。

如果孩子数学一直不及格,那么在和孩子商量之后,我们可以将期末考试的目标,定在数学考到70分,而不是一百分。

之后,父母要根据设定的滞后性指标,制定引领性目标。最好是制定成每日计划或是每周计划,这样父母就可以在第二天或是下一周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帮助孩子调整计划,让他始终能坚持完成最重要的目标。

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在保证每天保证完成作业的情况下,额外多做十道练习题。一周之后,对孩子进行一次小测验,看看孩子的数学成绩是不是有进步。

如果有进步就证明方法是可行的,如果孩子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是很理解,那么就可以针对问题,调整引领性目标。

当然,制定的引领性目标一定要有预见性。意思就是说,引领性指标的变化能像杠杠一样,撬动滞后性指标会的变化。

说白了,就是引领性指标得有效。孩子想提高数学成绩,父母天天让他做英语题,那就是瞎折腾了。

最后,父母还要注意控制引领性指标的数量。引领性指标有好处,那是不是就是越多越好呢?指标越多,就代表成功的概率越大呢?其实不是。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设定的引领性指标太多,只会分散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分散,导致孩子没有办法集中火力去完成最重要的指标。

父母让孩子每天额外做十道数学题,听两节数学课,然后再去学习学霸的数学笔记,我们觉得孩子做得越多越好。

但是,这样不仅不会促进孩子学习,反而会打乱他的节奏,增加他的压力,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计划都没完成,数学成绩也得不到提高。

所以,要想真正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父母就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最后的分数上。父母应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滞后性指标,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引领性指标来指引孩子,并定期进行检验反馈,从而真正帮助孩子实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啥你越关注孩子成绩,孩子成绩越差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vb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