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饭时,偶然坐到了G同学的对面。G同学是一个做事慢,思考慢,总是一脸放空的孩子,这不,吃饭呢,他的思绪又不知道去哪了。他滴溜溜转的眼珠子,终于转到了我脸上,于是三言两语的,我们就聊起了外星人。
我:“你相信有外星人吗?”
他:“相信!”
我:“为什么相信?”
这时候旁边同学也听到了,争先恐后地加入我们的对话中来,七嘴八舌的。
“因为科学家还没证明!”这是最清晰的一句。
我又问:“那你们觉得有一天和外星人见面了,我们是会和他们发生战争还是成为朋友?”
他们毫不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成为朋友!”
我还是不甘心,我讲述了一个假设,人类在2020年发现地球的环境正因为某种原因在恶化,如果继续居住在地球上,最多五十年,人类将完全灭绝。于是,这个时候,人类中聪明的孩子,“也可能就是面前的你们”,拼命地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在五十年内造出了适合大量人类远距离星际航行的飞船,这时候人们登上飞船,经过漫长的航行,可能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人们终于找到了一颗宜居星球,而在这颗星球上的原住民文明才发展至冷兵器时代,以我们的科技能力,能够随意地打败他们。
“这个时候怎么办?”
孩子们很不满我的假设,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捕捉到的大概意思就是先和对方沟通,让对方明白我们的意图,然后我们共同住下来,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成为好朋友。我不由失笑。(这时候食堂已经因为我们的热烈讨论没剩下几个人了,于是我和他们一起归还了餐具,往外走,话题也差不多结束了)
然而在失笑之余,我稍加思索,却感到一阵由脊髓蔓延上来的冰凉的恐惧。这些孩子毫无疑问是好孩子,他们的本性纯良,我们把他们教育得也很好,遇到问题,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沟通,并对事件持以乐观态度,相信我们以好的态度面对他人,他人也将用好的态度面对我们,他们丝毫不知成人的世界里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的说法。那么成人的世界里是怎样突然就只剩下扩张、侵略、吞并这样的词眼了呢?我们曾经可都是如同他们一样纯良的孩子啊。
我很喜欢读科幻小说,在我最喜欢的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系列中,有一个“黑暗森林”理论,大意是茫茫宇宙中有许多许多文明,甚至宇宙并不荒凉,还很热闹和拥挤,但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危险,先下手为强,同时也因为文明之间语言不互通,存在猜疑,所以一个从宇宙深处诞生出来的文明,越成长就越懂得保持缄默,一声不吭,默默地隐藏在一片黑暗中,不能暴露自己的存在。读到这个理论时,我被大刘如此海阔天空的视角震撼了,而下一刻我又为他严密的逻辑所折服,我不禁想象,如果宇宙里真的存在许多文明,也许正如大刘所说,在战战兢兢地保持缄默,和其他文明相遇的一瞬间,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也许坏的事情总会多余好的事情。
而面前的这群孩子,用他们的赤子之心融化了我心中的冰冷,这就像生命最初的样子,懵懂,也许还带着后来我们觉得可笑的乐观,可生命本该如此,也许,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得到的太多,才不能忍受失去,才变得贪婪又疯狂。希望,这片黑色森林里,早点照进一缕阳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