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们在群里讨论孩子学乐器的问题。群主是二娃的妈妈,女儿从小学习琵琶,现在弟弟也想学乐器,他说喜欢大提琴。妈妈在咨询什么年龄开始学大提琴才合适。其实如果不是想走专业道路的孩子,我觉得什么时候学都是合适的。学乐器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人终身可以享受的乐趣。
但是想要学好乐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在学习之前,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多接触各种音乐,了解音乐,体会在音乐中的快乐。作为家长可以跟孩子们经常聊聊音乐。《和孩子们聊音乐》,是我看过好几遍的一本书,一本有思想,不功利的好书。
作者托玛斯·塔珀是美国著名音乐出版家,音乐教育家,美国宾西法尼亚州西奥多·普莱塞音乐书籍出版组织成员,曾在纽约大学和纽约音乐艺术研究所举办音乐教育讲座。他的著作《儿童自己的大音乐家》系列丛书19种,自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一直畅销美国;《音乐史基础》也一版再版。这本《和孩子们聊音乐》出版后更是深受家长,老师,以及爱乐者的好评。
这虽然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书,也应该是每个家长都读一读的。现在学乐器的孩子很多,但能够快乐学习并持之以恒的却很少。这很大程度上和家长的观念有关。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乐器只是为了培养兴趣,或者是因为别人的孩子都在学,似乎自己的宝宝没有学就落后了。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更多追求孩子学的成果,而没有考虑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
音乐应该给人带来快乐。孩子在学的过程中除了那些动人的旋律,令人兴奋的节奏,还能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情绪。有的音乐是让人快乐的,有些却令人忧伤,有时候如同妈妈的安抚带着温暖,也有时候阴森恐怖让人心惊胆战……这些音乐讲述的感觉需要平时一点点地积累。除了老师上课时讲到的那些内容,也需要家长陪孩子练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
经常跟孩子聊聊音乐感受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平时生活的中,教会他们仔细聆听,不断发现,在声音中体会生活的无限乐趣。当孩子们能够把音乐看作一件好玩的事,那么学习的过程就不再枯燥,也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半途而废,他们就可以从音乐中体会到“美和高尚充满了纯洁思想和无比丰富的欢乐。”
书中的两个部分,上篇是谈音乐,下篇谈音乐生活。作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给我们普及了音乐中的基础知识,那些充满趣味的谈话知识性丰富,可读性强。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也常常被我们忽视。音乐也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炼。在学音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多听,多读书。
爱音乐的人,生活是美好的。因为音乐可以没有那么多功利的目的,我们可以随时安静独处,享受其中。从小就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音乐,即使不成为音乐家,也可以把这种美好分享给他人。走进音乐的世界,人总是格外轻松。
和孩子们聊音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