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要live(活),医生要liver(肝脏)。 (本文涉及剧透,请酌情阅读!)
带着一直以来对印度电影的热爱,我去看了《调音师》。老实讲,这篇感受我不是很想写,因为我坚信“文字苍白论”,让我用一个个汉字来形容看完电影后百感交集的我,感觉是最大的失败!因为最好的感受,就真的仅仅是感受,换化不成白纸黑字。最终还是成功的劝说自己来写下来,怕那弥足珍贵的“百感交集”终有一天不在,遗忘在时间的洪流里。这部电影探讨着人性的未知,足够黑色幽默。在短片基础上改编,做了很多调整,悬疑喜剧,配乐让人忍俊不禁,杀夫那段,却是轻快的钢琴乐。冲突不断,众生皆恶,谁都是为了利益在相互残杀。
它讲述了钢琴家阿卡什为了让自己专注音乐伪装盲人,结果却在演员辛哈家中“目睹”谋杀案的故事。阿卡什在警局的一个谎言注定了以后的每个人要用无数的谎言去圆它。所以辛哈死了,邻居太太死了,开突突车的莫里死了,医生死了……所有参与那个罪恶活动的人都死了,只有阿卡什活了下来!突然间明白,或许是因为盲人有一定的安全地带的。他可以借助身体缺陷,更加的突显自身才华;同时他也可以毫无顾忌的窥探他人而不必担心别人会在他面前伪装;同时他拥有了随时参与一切又退出一切的豁免权。所以,只有他活了下来。
影片情节一层套着一层,每一层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反转。139分钟的电影塑造出形象各异的人物角色,不同人物的决策推动电影往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方向发展。
故事本身很有意思,荒诞不经,充满戏剧冲突,有巧合有反转。后面的剧情反转越来越多,人性贪婪,恶有恶报。说到底,用一个个情节去吸引观众,就像辩护人在法庭上的常规目标是打动法官那僵黑的灵魂,讲一个法官想听的故事,让他那麻木冷血的心灵为你的言语哆嗦一下。堆叠的情节当然有时会很有用,但这种套路属于偏门斜技,用之不当则造成了单调乏味,用好了就跌宕起伏,紧绷神经!感觉常规讲故事没啥用时,倒也可以一试。
俗话说的砒霜再加二两。
西米要live(活),医生要liver(肝脏)。 (本文涉及剧透,请酌情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