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大以后看书越来越重视故事性反而不怎么关注其文笔有多美了,太多的词藻和高深的语句反而是种累赘?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1 看书背景
小时候看书,其实很多时候是上课老师教的,因为我们刚学习,理解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有从应试教育来说,肯定会先从修辞技巧和表达方式这种比较表面的方面来解读。比如上课肯定会提到某某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考试也肯定会有一个题问你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但是长大后,我们看的书,很多人会出于考试看书,考试书基本上就不需要用辞藻和高深了,专业性和准确性更多。
2 看书的故事性
就拿我身边来说,其实看书出于业余爱好,更多的时候,人们看书还是看的小说比较多,小说就是比较重情节啊,如果是网文小说,那么会更加重视情节性,过多修辞真的会和累赘,读者的兴趣点很容易丧失。
其实把一个故事讲得丰富而又吸引人,这个也是考验作者水平的,并不是说没有修辞好就可以。
3 阅读习惯
现在的人读书,除了相关人员,很少有人会去分析所读的书的内容是用了什么辞藻,实际上也是偏好情节的,感受到故事性就让人继续读下去,太过高深的语句反而让人看不懂,所以还是简单容易理解投入其中为主,但是读小说还是开心,所以为了读小说的爽点,也是重情节的。
还有其他,想到再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