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我的家乡在东北。在我小的时候,冬天非常寒冷,经常会刮着大风下着大雪。这样的天气东北人称做“刮大烟炮”。
那个年代,雪非常厚,厚的可以轻松没过膝盖。孩子们都穿着家里裁剪缝制的厚棉袄,厚棉裤,还有又厚又土气的大毡垫棉鞋,戴着棉帽子、脖套、手套。
东北的冬天很寒冷也很漫长,但那年冬天里的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至今都难忘。
那时我刚上初中,学校是两层的土建小楼,没有暖气,冬天主要靠教室里的火炉子来取暖。
每年将要入冬时,学校就会组织各班砌火炉,俗称搭炉子。
当时条件好一点的,用铁制的炉子,条件差一点的,是用砖砌成的炉子。炉子的位置一般选在教室中央,用红砖砌上长一米、高半米的长方形火炉。
炉子里外都用黄泥抹好,防止漏烟。长长的铁皮烟囱一边接入火炉,另一边接入烟道。炉子就算搭好了。
给炉子生火这项活一般由班级男同学分组轮流负责,每天需要早早的来到教室提前把炉子生好火。
他们先是在炉子中把柴禾搭好,上面放上煤块。然后用桦树皮引燃柴禾,柴禾把煤块点着,很快就烧到炉堂内通红。等到同学们来到班级上课的时候,教室里就已经很温暖了。
那时条件不好,同学们大都从家带着午饭。一个铝制的长方形饭盒,装满了饭菜。早上到班级时,就放到了火炉旁边砖搭的烟道外面。负责生火的同学不仅需要照顾炉子里的火,还需要调换大家带的饭盒上下的位置。不然由于炉火太旺,一直放到最下面的饭盒,很容易里面的饭菜就会糊掉。
即使每一位负责生火热饭的同学都会很负责的做这些事,但由于班级里有96个孩子,饭盒太多,操作时也难免会出现纰漏。
因此大家都遇到过饭被热糊的情况,饭糊了,就意味着午饭没得吃了。
终于有一天,我带的饭被热糊了。
午休时,我打开自己的饭盒,米饭已经干硬,菜大部分都已经焦糊,没法吃了。
当天我还起床晚了,早饭也没吃。看来要饿一天肚子,搞得我心情十分低落。
“来,分给你一半,我带的多”。一个装满热气腾腾的饭盒推到我面前。
班级孩子多,一张2人用的长条书桌会挤上3个人用。学习吃饭,大家基本都在书桌上。
把饭分给我吃的同学和我坐在同一排,只是中间还隔了两位同学。
他的头发是天生的自来卷,而且头发留的还长,整个冬天都会穿着军大衣,袖口和胸口布满了黑乎乎的油渍。所以大家送了他一个外号:“炸麻花的大卷”。
虽然我们同坐在一排,但一起玩的时候很少,也不是特别熟悉。
那天他把他的午饭分给我吃,让我特别意外。
“你吃吧,我还不饿呢,不然你也不够吃。”我赶紧把饭推给了他。
“吃吧,来,咱一起吃。”他把我的饭盒拿过去,就开始给我盛饭,“我妈做的醋溜土豆丝特别好吃,你尝尝,保证你喜欢。”
“这多不好意思啊!”
“这有啥啊,万一下次我的饭热糊了,你再分给我吃你的!”他开玩笑地说。
“哈哈,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客气了!”
就这样一个小举动,让我那天中午没有饿着肚子。后来我们成了好哥们,在一次班级元旦晚会,我俩还一起合说了一段相声。
一直到现在,每次我回老家,我们都会见面,一起吃吃喝喝,一起聊聊生活,吐吐心中的烦闷。
时光荏苒,往事渐行渐远,在那北风凛冽的冬天,温暖而又飘着饭香味的教室里,火炉子是那最温暖的记忆符号 。每当这段记忆涌上心头,心里便升腾起股股暖意。
心怀感恩的面对生活,多记着别人的善,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也就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齐帆齐第3期28天写作营第(25)篇 1330字 累计35493字 命题写作:你曾感受过别人带给你最大的善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