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买股票很着急,从16年到现在,亏损巨大。有没有收获呢?有,一些教训。
这些教训不再这里重复了,因为课本上就有,社交网络上也有,心灵鸡汤里面也有。可惜很多教训和道理都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能内化进来。问题就在于:如果凡事都要亲身经历,才能判断它是否有效,那这个人的人生路,就走的太慢了。这个人的自我提高过程违反了雷达里奥的原则:把自己分成两部分,观察者和机器,观察者通过改进机器运行中的错误,实现整体的提升。
在行动中为什么会忽略那些自以为明白了的道理呢?
因为思考时候的混乱,这次从这个角度考虑得出一个结论,明天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得出相反结论,好像两个结论都对,但是执行起来却引发许多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也有办法:标准化自己的思考方法,就像查理芒格的建立100个模型。针对某一项决策,用全部模型考虑一遍,而不是使用它们中的一些。
(二)
为什么说不着急呢?
因为发现着急没用。
有一次坐公交去跟老乡聚会,在公交车上碰到了公司的领导。因为他不赞成我们个人的社交活动,当他问我去干嘛时,我只是说去万达广场,没说干什么,他继续问我是不是有事,我说是。然后是两人的短暂沉默中尴尬。后来我坐在了离他远一点的座位。
那天是周五,晚上聚完会回去之后,包括整个周末,我都在为公交车上这件事情犯嘀咕。其实我如果不跑着赶上这样公交车就不会碰到他了。或者我随机找个借口也可以,但是我都没做,现在让他发现我去社交聚会,这会形成他对我的坏印象,而据我所知,他对我的印象一直很好。好印象要变坏,所以着急。
虽然惴惴不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也没发生啥天塌地陷的事情。坏印象无非是惹着对方不高兴了,遇到的时候,不那么自在了,不那么热情了,也仅此而已。
但是这种天天想维护好自己的形象地努力,太累。
人们不应该为了维护自己的好形象而做什么,而是应该为了自己相信重要的东西去行动,好形象只是附带的结果。
人们还有一个夸大的谬误心理,对一个好人做坏事的苛责等于对一个坏人做好事的赞美。这很扯淡,但是实际就是如此。
再者说,好印象肯定是被坏印象打破的,而且总是被坏印象打破,这个过程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坏印象不可避免,无非是早到还是晚来,又有多大区别呢?
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吧。既然麻烦不可避免,当它来的时候,又何必着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