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身边的老一辈,40后、50后乃至一大堆60后,生活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越过越百无聊赖,混吃等死的意味很浓厚。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独特的价值。青少年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青年中年时代是挣钱、创业的黄金时代,从离开工作岗位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这个阶段则是享受人生的黄金时段。一旦失去自理能力,毋庸置疑,那就只有被动等死了。
53岁的年龄,心理承受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在不断下降。去年一年里,因为儿子的表现,我竟然大哭两场。因此,创业于我已经不太现实,抖音也好、百家好也好,自己已经难以玩出名堂。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打发时光?
后半生,三件事情最重要:一是身体健康,没有好身体一切都谈不上;二是家庭美满,陪伴是一种义务(对老人而言)也是一种幸福(对爱人而言);三是日子充实,绝不能一觉醒来才想着今天该怎么度过,时间需要一点一点填充。
如此一想,后半生似乎变得明晰起来:
健康当然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锻炼和营养相结合,需要保持轻松愉快的生活状态。
家庭美满当然离不开三代人:送走老人、培育孙子、陪伴爱人。
日子充实当然得有计划,要培养兴趣爱好,要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每一件事,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但到底要怎么过呢?
就这样简单梳理一下当然不行,必须有一套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我想,青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壮年的工作创业生涯之所以转瞬即逝,每一天都很充实,其背后离不开一步一步的成长、一步一步的积累,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在往前看。后半生最怕的应该是只有回顾,没有憧憬;只有日复一日的总结,没有挑战和提升。
让时间停下来甚至回到过去,这或许是后半生最可怕的陷阱。
女人的广场舞,或者男人的马拉松,这只是后半生的表象。混的是时间,想的却是时间多一点,不仅仅是活得更长久,更是带着期盼、带着梦想。
人都很贪婪很要强,总有一股气,想占有更多的好日子,想超越身边的更多人,至少要在某一个方面。记得当年爷爷爱说一句话,“你们都很厉害,我要看着你们一个一个死在我前头”;等到同龄人死绝了,爷爷心里的那股气没了,变得沉默寡言。我后来想,爷爷生命的时钟停下来的那一刻,肯定要追溯到某个同龄人去世的那一天。
所以,人活一口气,前半生和后半生其实并无差别。或许,差别只是这口气用在哪里:有的人,选择一辈子工作,临死依然呆在工作岗位上,后半生和前半生一脉相承;有的人,华丽转身,开始不一样的人生,只为心中的梦。
当然,有不少人,心中那口气没了,从此沉沦。
后半生怎么过?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自己的选择。旁人无可指责,也无需指责,毕竟,无论好坏,只有一个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