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消息铺天盖地,很多人担心改革之后事业单位再无铁饭碗。但是也有人认为破除编制障碍,更利于留在人才。很多地方为了留住人才纷纷开始了实行编制周转。其实在现在很多单位都有不少编外人员,这些编外人员,干工作与编制内人员无二,但待遇却差距很大。很多有能力的人对此觉得不公平,最后离开岗位自己去谋取生计。那些没有编制的人才难以享受跟编内人员一样的公平待遇。这样说来,确实不利于留住人才。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编制内外人员由于身份不同,难以真正享受到公平待遇。比如职称晋升、工资调整、财政拨款、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甚至意外伤害赔偿等都内外有别,编外人员很难与编制内人员一样平起平坐。
二是由于编制紧缺,因此就出现了一些编外人员。但是出于节约经费考虑,这些编外人员的数量不多,但是工作量大。这也就造成这些编外人员负担过重,常常超负荷工作,工作强度大。
三是由于没有正式编制,很多关键岗位急需的业务骨干进不来。即使临时聘进来也由于是“临时工”,人员不安心,待遇有差距,严重影响单位事业发展,也不利于留住优秀人才。
但是有句老话,人挪活树挪死。编制是定的,但是人才可以流动啊,人才流动起来,不仅对个人是好事,对整个行业也是一个促进和推动。山东的各个中小学就曾经开展过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制度,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这在全国是一个创新。实行编制周转池制度后,实现了人员编制使用效率最大化,不仅可以引进人才,按编制比例分配的职称也多了相应名额,调动了教师积极性,便于吸引和留住人才。

无独有偶,很多公立医院也开始试点编制周转池制度。一来是尽可能多的解决医院急需岗位的编制短缺问题,特别是优先解决医院的编外骨干人员。二来则是根据医院现实工作需要,结合未来发展,做好医院编制工作,确定岗位“优先级”。
或许采取这种建立“周转池”的办法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人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只能临时无编可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信之后我国各方面的制度一定会更加完善,要知道改革肯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所以大家不要抵触,现在先考取一个事业单位总归是好的,即使最后事业单位真的不再是铁饭碗,只要你是有能力的人,相信你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所以,在事业单位之前,不要过于担忧,抓紧时间提升自己才是正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即使铁饭碗不再铁,在这种流动的事业编下,你的能力更能给你发展的机会,所以,在之后的事业单位考试到来之前,一定要好好备考!希望你们都能成功上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