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会有次分享,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孩子听话,只要你这次成绩考到100分,那我就给你买一辆自行车。”结果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一脸嫌弃对孩子说:“你考这样干啥中用,还有脸要自行车,告诉你,滑板车都没有!”
父母一直在对孩子提出要求,上学时提出成绩要求,工作提出要到好单位,找到好对象,以后生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这样的都是要求,只要孩子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你就会得到什么什么好处。
有时不禁感叹,父母是孩子的阿拉丁神灯吗?是不是只要达到他们的要求,不管什么事都会满足和得到。
答案是不可能的。这种事一般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达到父母要求,孩子做到了,好,可以满足愿望。父母一看这个激励有效果,那就会有一个又一个像打怪升级的要求,继续在未来等着你。你不是想要东西吗,可以,你先按照我的要求来。
这样的父母和孩子好比在做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完成我交代的任务,我给你相应的报酬。
这样的好处倒是省事,能激励一部分孩子前进,毕竟人人都想要奖励而不是惩罚,朝着向往的目标努力,达成了当然开心。只是父母和孩子这样的形式并不是主流所接受。因为总不能为了让孩子干点啥,什么都得明码标价。
另外一种是没有达到父母期待的目标,那就等着吧,这样子就好像把需要的当做激励放在你的眼前,后面是父母的棍棒逼你前行。这时要啥自行车,有口吃的就不错了。满满失败感和焦虑强迫自己前进。
其实,哪怕是激励学习成绩也不适用,不然这会让孩子产生倦怠感,要知道完成了还好,完不成岂不是失落感倍增,成为了打击?这会让自己努力学习工作达到目标,此刻才能感觉父母那颗对你挂念的心沉寂下来,才敢有半分松懈,不然一直都活在父母期望里,没有自我。
父母可不是一直都是孩子的阿拉丁神灯,不能什么事都和孩子讲条件。得培养孩子主动性才是解决问题的本质。
首先,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一门容易找工作的学科,但是只要孩子不听话,去学别的,父母甚至都不愿意继续出学费供其读书。
什么都按照父母说的来,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孩子完成父母定的目标,那也是孩子愿意去那么做,而不是按照父母要求,违背自己意愿。因为哪怕暂时让父母得到满足和欣慰,时间一长,孩子心理感觉得不到梳理,就会变得压抑。因此,不要要求孩子千篇一律。
其次,激发孩子自主性。学习也好,工作也罢,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比给他物质要强得多。比如一开始的樊登分享,后来他的儿子就认清事实,认为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不是因为谁的激励和诱惑。
孩子自己就会明白,学得好,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啊。
再次,不要什么事都用条件去交换。达到父母要求能怎样,达不到又会如何。奖励和惩罚这么直接粗暴用在孩子身上,这会让孩子产生什么感想?
原来,在父母心里,我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只要达到父母要求就好,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
只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就会得到我要的,只要做不到就只能滚得远远的。
孩子有能力去学习和改变自己,父母愿意给的奖励,可以作为一时的激励,更何况不是什么愿望都会满足孩子,何必去给孩子做这种承诺和要求呢?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天使,我是福宝妈妈说育儿,关注孩子身心灵健康,和孩子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