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里有一句话:“功不唐捐。”意思是:你付出的努力和功德,从来不会白白地付出,终于有一天,会回到你身上来。胡适在致毕业生的中讲到“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在职场中,我们每天在打拼,拿时间换我们期望的东西,金钱、地位、声誉。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这个过程真真叫做“卖命。”当我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卖”给职业,“捐”给工作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获得迅速的回报。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越年轻,越容易浮躁,忍耐期越短。在这个所有人做事都希望立竿见影的时代,要人们相信功不唐捐,真的需要很好的案例。恰好还真有这么一个。那就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
01
千呼万唤始出来。11月28日,“孟非小面馆”终于在开业了。“孟爷爷”的好友郭德纲、黄健翔、黄菡等“大腕儿”们悉数到场。终于进军餐饮业的孟老板当天很高兴,当被问到“孟非小面馆”最有孟非特色的是什么,他回答:老板”。因为粉丝们热情高涨,晚上7点,生意太好的孟非小面馆面条就已经卖光了。
孟非不仅开了自己的面馆,也四处开花新办了几档综艺节目,包括《四大名助》等,收视和反响均不错。这都得益于做婚恋节目《非诚勿扰》的主持人而为大家熟知。
孟非做《非诚勿扰》主持人的成功绝非偶然。最开始《非诚勿扰》火起来之后,我看了几期,还没有特别的感触,当我把它和其他卫视的几档婚恋节目一对比就发现了巨大的差距所在,其他的真是不忍直视。《非诚勿扰》除了男女嘉宾的选择有典型性,最开始的金三角嘉宾评点很有戏剧性。但真正起到定海神针作用,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主持人孟非的把控。
如果细琢磨会发现,这哪是一个谈情说爱的栏目,简直就是上演一场场直指当下,直面人性的大戏的舞台。时时上演着各类男女的冲突,迸发出了极大的对抗性,这些尖锐的冲突与对抗,来源于对金钱、对爱情、对追求、对性、对孝道等方方面面,直指底层的是当今社会剧变下不同价值观取向的冲突。既要让冲突充分暴露,达到节目效果,但又要控制冲突在可控范围,就像高级厨师,全仰仗掌控火候的精妙手艺来达到一种平衡。
我是冲着孟非看了很多期《非诚勿扰》的。他嘴角有点歪,看上去有点嘲讽的坏笑,说话直接但不乏机智幽默,充满善意而又不失立场,在不动声色的表达下,稳稳地彰显出自己价值观,他的主观价值观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台上越热烈,孟非越冷静。在各种观点和价值观激烈碰撞的纷繁下,观众在内心中是有一个可以保证确定性的孟非在。
比如,对某个一贯挑剔的女嘉宾,孟非会问:“你嫌前一个男嘉宾个子矮,换了个个头高的你说他不能逗你笑,这位逗你笑了你又嫌人家工作不理想,你选择男朋友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呢?”他的问话很直接,却没有攻击性。不仅可以灵活应对各种场景,而且一个问题直击关键。他是个很会问问题的人,因为问题提对了,离答案就不远了。还有,在《四大名助》栏目中,有一位父亲对已成年儿子的管的太严,事无巨细。孟非问:“大哥,你退休后个人有什么爱好或者事情做吗?”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后,他讲道,“正是作为一个父亲没有自己的生活,所有生活都是围绕儿子,儿子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所以事无巨细,给孩子造成困扰。要想摆脱现状,要找到自己的爱好,过好自己的生活。儿子需要的是亲情,而不是束缚。”
02
他的这种可以随机应变的洞察和契合大众的价值取向从何而来呢?答案的线索可能在他的上一段工作经历,《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
2002年孟非第一次以主播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以民生新闻著称的《南京零距离》开播好几年,其影响力大有取代当地110、119之势,“有事快找零距离”是南京人的口头禅。一件事情可以说明这个节目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有一次,夫子庙一带发生火灾,当时路过的一个女孩儿拿着数码相机立刻拍下了经过,等到别的媒体记者赶到,火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几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购买照片,那个女孩子只说了一句话:“这照片我只给《南京零距离》,只给孟非。”
《南京零距离》是一档没有提示器的新闻直播节目,60分钟的节目时间里,孟非手上只有一个新闻串联单。孟非要做的就是把记者写的串联词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一方式让孟非有了即兴发挥的空间,调侃、嘲讽,及时和简短精到的评论形成了孟非鲜明的特色。
其中6到8分钟的“孟非读报”是《南京零距离》雷打不动的栏目,也是《南京零距离》中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他每天要把7、8份报纸全看一遍,要写至少1000字的评论,还要确保这段评论的独特性,如果在其他报纸有同样评论,就没有必要再听你再讲一遍了。这样一个工作他一干就是九年半,中间只请过一天假,一共写出300多万字。这样的工作强度,也给了他极大的压力和焦虑,至今还经常会梦到自己马上要上直播了,但1000字的评论还没有写出来而从梦里惊醒。从一个从未学过播音,没做过主持人的31岁年轻人,一次录播都没有做过就直接做新闻直播,那种压力可想而知。但他雷打不动地坚持了下来,曾经一口气不间断地顶过一百多天的节目。
孟非作为一个“民生新闻”主播,文采和口才俱佳,智慧和幽默并存。之所以受欢迎,更是由于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简单的发言人和播音机器,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带有强烈的平民色彩,能与观众一起共鸣,让人在嬉笑怒骂中领悟到妙语后深藏的智慧和立场。
03
作为一个没有做过新闻主播的孟非能被电视台看重,考虑的就是他的平民色彩、文采智慧和电视基本功,而这些又是从何而来呢?答案要继续向前追溯他之前的经历。
11岁随家从重庆来到南京的孟非,上高中时偏科严重,可能分不清物理还是化学,并不妨碍他偷偷把无数本经典放入桌肚里博览群书,作文表现优秀;高考落榜,深圳飘荡一阵子,干过搬运工,摆过地摊,因为是广电系统子女,招考进了印刷厂当一名印刷工人,天天两手黢黑的看报纸,以后做了《南京零距离》的光头主持,拿手的板块就是“孟非读报”,老工友意味深长地笑,“还是那时候落下的毛病”;因为意外,一个手指差点残废,印刷厂干不成了,才靠“裙带关系”进了电视台做一名临时工,那就是万金油、螺丝钉,哪里缺人哪里去,也让他熟悉了电视制作的所有工种。
各种机缘巧合,有剧组要去新疆拍片,时间太长,活儿太辛苦,没人愿去,他刚好跟女朋友冷战,索性走趟远的;这一出走,让他熟悉了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以后台里又让去亚特兰大拍专题,因为文字好,受人邀请兼做撰稿;城市频道筹备深度报道栏目,孟非又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记者的同时也做起了编辑工作懂体育,人勤快,就进了体育组。
做工人,没想着要进电视台,只是把把印刷的活干好;做摄像没急着要去干记者,只是把画面拍得编导们用起来很顺手;做记者没想着要当制片人,只是沉下心来,拍出来经得起考验和推敲的新闻专题。到现在,他保持着多年来的作息习惯:平时自己亲自上街买菜;不时还找人拉拉家常……这些,后来都成了他的台词和思想的来源。就这样被命运之手推着一路前行,每一步都走得安安稳稳。
04
看到这里,我们也许会明白什么叫做功不唐捐。我不相信孟非能有一个神一样的职业规划——从小就有一个想做优秀主持人的梦想,然后学习写作练文采,做印刷工练读报工夫,然后从摄像、编辑、制片人干起,积累电视制作经验,最后做爆款栏目,成为优秀主持人,走上人生巅峰。
我更加相信孟非秉承这样的工作伦理:什么都不想,全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到更好,做好极致的好。然后总有一天会有回报。
或者回报也不重要——当你全新投入,这过程就值回票价,回报只是个惊喜。越是在遥远的未来,你越发现当年所有的工夫都没有白费。不知道什么时候,以前的经历就派上了用场。这就是功不唐捐。
在真实的生活中,很多人即使有孟非的天赋与机会,也会对自己说:“现在这么努力有什么用?等到有一天我有机会……”等待一个确定的机会,才开始投入的人,机会永远等不及你。孟非的工作方式,就是把当下当道场,在任何时候做到极致,看似最笨,往往却反而是最聪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