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表现给予失败的判决让拖延者太过害怕,以至于他宁愿拖拖拉拉,甚至不惜面对灾难性的后果,以避免自己的最佳表现被人评判——他会因为自己的最佳表现得不到好的评价而感到非常恐慌。
为什么有些人会为了防止在这些事情上被人扣上“失败”的帽子,而在自我挫败的路上走得如此远呢?这些因害怕失败而压抑自己的人往往以一种宽泛的方式定义“失败”。当对自己在一件事情上的表现感到失望时,他们不仅会认为自己在那件事情上失败了,还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害怕失败的人可能有一套自己的观念,这些观念将为成就而奋斗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冒险。这些观念是:
1.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
2.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能力越强,我的自我价值感越高;
3.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个人价值。
比里博士用以下等式来表示上述观念: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事实上,这个等式可以转译为以下声明:“表现好,说明我很有能力,所以我喜欢自己。”“表现不好,说明我没有能力,所以我对自己感觉很糟。”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件事情做得好或不好的问题了,表现的好坏直接成了你是否有能力以及是否有价值的衡量标准。
对许多人而言,能力指的是智力上的能力,所以他们想要让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表现出自己有多聪明。
无论怎么定义能力,当它成为一个人对自我价值感的单一衡量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表现如何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其他方面都被忽略了。出色的表现意味着你是一个出色的人,平庸的表现意味着你是一个平庸的人。这成了一个定论。
拖延打断了能力与表现之间的等式。
表现不再等同于能力,因为它们之间缺少完整的努力。这意味着无论最终表现如何,自我价值感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还能得以维系。
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好于其表现,甚至还坚持着这样一种信念:自己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因为拖延,你永远不会逼着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
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对他们来说,责备自己邋遢、懒惰和不合作比把自己看成无能和无价值的(这就是他们深为恐惧的“失败”)更容易忍受,而拖延就可以让这种恐惧有所缓和。
那些担心被人觉得无能或者没有价值的人,往往就是害怕自己是那样的人。如果他们以现实的目光看待自己,并认定自己是不足取的,他们就会面临另一种恐惧——害怕自己不讨人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