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引言,我发现了一个最近听了很多很多次的观点:概念不清导致的实践错误。我在吴伯凡的课中听过,在李笑来的书中读过,在《原则》里看过。如果我现在还在高中,我会愤而起,弃之,大骂:“天下人都懂的道理还用说吗?”然而越长大越发现,真正的‘听过很多道理还过不好这一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听得太多了,不信了。作者说的,学习经济学最好的方式是写出来,事实上,这是绝大部分学习的最好方式,你只有表达出来,才能检验正确与否,才能检验是否掌握,并且一次表达可能还不够,能够经过反复检验的才是真理。
引言部分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把知识的概念把握准确,并学以致用表达出来,通过表达出来的过程进行反复检验,这样对知识就能很好的把握,也就是说,这个知识是你的了。 在我国古代,有一位智者,孟子,他曾说过大学之道,其中格物致知是认知闭环的开始,由此才能正心、诚意等等;后来有一位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大家—王阳明,他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做到大学之道的人,他一生都在奉行一个准则—知行合一。我想知行合一就是《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在第一部分,作者探讨的是产品设计的经济学原理,产品的好与坏就在于它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卖家能得到回报。如果一个号产品具有这样的平衡,那么它就是一个好产品。这个道理又是那种儿时听起想扔书的话,事实上通过书中的例子,才发现,对于概念的把握又太武断了,牛奶的包装为什么大都是方的,可乐的包装大都是圆的?对于商家来讲,圆的是不划算的,因为圆的浪费了很多货架面积。分析这个问题,就要回到这个概念,消费者的需求是,牛奶要新鲜,所以商家要放在冷柜里,冷柜的资源很珍贵,所以一定要用节省空间的方形;而可乐对于消费者的最大需求是饮用方便,而圆柱形恰恰是比较好握的。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把卖家的收益最大化,这是一个矛盾的博弈,事实上这也是大自然的进化规律,相互博弈,才带来了相互的进化,不然跑不过猎豹的羚羊早就被吃光了。放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有时候你会发现很多的矛盾的东西,比如你是该多陪家人,还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呢?这是矛盾,但矛盾的东西达到平衡反而是最稳定的。愿我们拥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智慧去找到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