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这样一段话:网易开年大课的热卖和知乎Live上不那么知名的达人,所“叫卖“的都是一手知识且不乏成功案例的背书。好比说击中运营小白求知欲的《网易运营方法论》,相较于罗振宇、高晓松等知识转述者,一个是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用浅显幽默的方式转述出来,一个是直接分享一手干货,二者都有市场。但经历了2017年的市场教育之后,后者正表现出更大的市场潜力。
这段话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一手知识,另外一个叫二手知识。所谓一手知识是指原创的内容,比如原创文章,书籍,视频,课程等等。
所谓二手知识是指把一手知识经过内化理解,然后以通俗易懂或浅显幽默的方式转述出来,比如罗振宇的得到,樊登的读书会等等。你读不懂,有人让你懂。把晦涩难懂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是一种能力。
很多人会质疑二手知识,说你要接触一手知识,要远离二手知识,理由如下:
1、信息或知识在传递过程中会失真。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一种游戏,5-6同学站成一排,老师把一句话,耳语告诉第一个人,然后,一个人告诉另外一个人,最后一个人,站出来把那句话,大声的说出来,然后老师公布原话,结果往往都非常爆笑。
2、就像吃饭一样,要吃第一手的,而不是别人吃过的。
我个人而言是支持二手知识的。
1、 一手知识还是二手知识,根本无从辨别。
《异类》这本书提出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一万小时定律”。 《异类》这本书提出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一万小时定律”, 但这爆红观点不仅是参考来的,还误用了!原出处是《刻意练习》,作者对此十分恼怒,因为《异类》省略了“一万小时定律”的精髓,忽略练习的质,只呈现量,但《刻意练习》的作者认为,用错方法练习,练十万小时的进度都很有限。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你看了《异类》这本书,你获得的是第一手知识还是第二手?
有很多管理学的书用故事来转述德鲁克的管理哲学,十分有趣易读。你读这些书会得到的是转化过的知识,再往深一层看,德鲁克的书本身也转化过其他书上知识,如果按照说书节目就是二手知识的说法来看,读这些知识你可能得到的是第三手甚至是第四手知识。
但就算书中的内容转了很多手的知识又如何?你看起来仍是醍醐灌顶,功力大增。
2、 你理解不了的东西,别人帮你理解,这很正常。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一手知识,但是我们理解不了啊。“水鸟关关的叫着,栖居在河中沙洲。“——这是二手知识。哦,原来是这个意思,我就理解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的教育也是二手知识的传递。
3、 你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所有知识都追本溯源
4、 二手知识总比0手知识好。
对于那些看你在听得到,而对你呲之于鼻的人(可能他认为这些是二手知识没有价值),但他转头就去刷微博玩手游拍美食,这种并不学习的人,他的批评你真不用放心上。
对我的启示:
1、二手知识可以促进一手知识。我经常听得到APP的内容,经常激发我的灵感,也生产了不少的一手知识。
2、把晦涩难懂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是一种能力。阿文来了要从这方面努力。
3、 另外一种就是摘抄式的书评,试图找出一本书里面全部干货,去掉作者掺的水份。
4、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把一手知识跟二手知识结合起来。比如,你听到了或者看到了某人的某个观点(这是二手知识),觉得很有启发,于是你把你的思考写下来(这是二手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