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李先生临时起意,说要带小朋友回麻垌(曾经工作过七年的地方)摘荔枝体验生活,于是我们一家四口和另一个李先生又一家四口,一行四个小孩四个大人共计八人浩浩荡荡向麻垌进发。
前同事铖夫妻俩早就邀请去摘荔枝了,所以这趟“亲戚”是要走定了,李大哥阿车前几天刚又发了信息邀请(每年都邀请),也是要去的,萍端午时又送了两箱荔枝来,这回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她和她家宝贝。那就一路一家家过去吧,其他的就依时间而定,时间充足就再约约其他小伙伴碰碰头。
回到麻垌已经大中午了,艳阳高照,天空湛蓝,空中飘着的云就像新娘的白色头纱。
萍早已在家里候着了,一进门——荔枝伺候,于是大人小孩敞开肚子吃吃吃。小朋友们各玩各的玩具,追鸡赶鸭,直到萍的家公家婆回来。于是,家婆在家带娃,家公带着扁担箩筐,领着萍和我们又浩浩荡荡进军荔枝园。
出门时,刚好遇见刚从果园做工回来的阿车大哥一家三口,阿车大哥又嘱咐了一回等下一定要去他家里吃晚饭。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车在漫山遍野的荔枝岭间的水泥路驶过,有些荔枝树上一片火红,像挂着一串串红灯笼,有些荔枝树上的荔枝刚刚被摘完。偶尔经过稻田,稻穗已开始微微弯腰,青黄相接,丰收在望。
走过有狗的人家,经过猪圈,再往上爬,就来到岭上萍家的荔枝园。
串串荔枝相映红“先摘这棵,摘完再去摘旁边两棵,这几棵都比较熟。今早刚摘了果很大的两棵,不知道你们要来,不然就留给你们摘不卖了。”阿伯(萍家家公)说。小朋友们欢呼雀跃地抢着摘伸手就能摘到的矮处荔枝,于是又一顿吃,烈日下现摘现吃,果然更甜。荔枝倒是好摘,都是矮化过的,很多都是站着就能摘到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串串连一起的,几乎没有零散单个的。
荔枝树下倒也阴凉,偶尔阵阵山风吹来,更是舒服至极,但边吃边摘,还是很快就出汗了。还好毕竟人多,很快一棵树摘完,就摘了满满两筐。我们说够了不用摘了,阿伯又带着过另一棵荔枝树,说至少再摘满那个编织小篮子……终于下来,到了放车的地方,阿伯叫开车后备用,直接把两筐满满的荔枝倒到后备箱里,连纸箱都不用了,如此简单粗暴的热情,实在是跟今日的太阳没差。
本来说好的去参观萍家的那栋新房子,结果两位老人又摘了一大把南瓜苗,三个南瓜,一把黄皮果,生生把我们变成了进村的土匪!
摘瓜苗时阿车大哥的电话就过来了,“杀了一只五六斤的大鸭,赶紧过来调味、掌厨!”不一会儿,一群人又像去过节一样直奔阿车大哥家。
一大盆鸭肉已砍好,嫂子正忙着煮鸭红,烟台边还放着摘好洗净的苦麦菜,刨好皮的丝瓜,一大碗待蒸的扣肉——“这扣肉是我们村养了一年多的猪肉做成的,虽然肥了点但也很好吃!”阿车大哥向我们介绍。总之,一切准备就绪,只差开火!
嫂子在忙忙碌碌中,小朋友们各自在宽阔的大厅里玩,阿车大哥给所有人分了哈密瓜后也坐下来,闲话家常。终于可以坐下来聊聊日常,其实虽然打着“摘荔枝”的旗号,但回麻垌,最重要的还是回来跟大家走动走动,聊聊天。从工作到家庭,从大人到小孩,无所不谈。父母经验丰富的阿车大哥还即兴为我们开了“育儿讲座”,分享了他的很多育儿经历,我们受益匪浅。
“没什么菜,都是家常菜的而已。”虽然阿车大哥这么说,但当菜上桌时,菜摆满了桌子——脸盆那么大的一大盆肉丸鸭红豆腐丝瓜汤,一碟凉拌木耳,一大碗笋干蒸扣肉,脸盆那么大的一大盆洋葱焖鸭,一碟清炒苦麦菜,一碟清炒瓜苗。准备开动时阿车大哥又扛出了一大缸自酿的葡萄酒……
聊着家常吃着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阿车大哥和萍都准备回校自修了,铖家我们这回也去不成了,我们吃完就准备上车回城了。临出门,嫂子又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红包……
这麻垌半日游,满满的感动。都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今天,可算是做了一回人人称羡的把荔枝当饭吃的幸福岭南人!随行的朋友一家也被麻垌人的热情“吓”到了,反复说了几遍“本来就打算来摘着玩玩,顶多拿两三斤回去的,一直以为带箩筐是要摘回去卖的,怎么知道一下来就直接倒到后备箱?”小朋友们玩得最尽兴,可以摘荔枝,得看鱼,见到了一大群火鸡还听到了火鸡的独特叫声,看过了猪还想回头再去看,追着鸡鸭跑也能乐此不疲地追半天……
待过七年的麻垌,一直是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麻垌就是我的第二个娘家,今天一时兴起,回去“走了趟亲戚”,但时间太短,“亲戚”没走完。但愿“来日方长”,麻垌,“我一定会再回来的!”毕竟,我最最亲爱的麻一,真的如他们所说——已“三过家门而不入”!
后记:
想起萍沿路指出的“这是我家的鱼塘”“这岭上的荔枝就是我家的”“这些都是我家公家婆种的”,加上那栋宅基地120平米共三层半只差室内装修的乡村别墅(萍夫家三兄弟人手一栋),有种强烈的“这,这,这,都是朕的江山”的豪迈,不得不再次感叹:嗯,乡村,有广阔的天地,乡村,大有可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