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来宾市兴宾区纪委对外通报称,南泗乡的5户贫困户原本并没有养牛,为了套取国家补助,竟然借别家的牛来拍照,以此通过验收。近日,协助乡政府工作、没有实地核验的村委会副主任谢某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5月30日《南国早报》)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欲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从最初直接的资金帮扶到当下产业项目扶贫(如鼓励村民养牛),从过去粗放式扶贫到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无疑是大踏步的进步。然而,在一些扶贫项目的落地及检核验收中,我们却遗憾地看到,利益驱动下,一些贫困农户及基层监管单位却动歪脑筋钻政策空子,不惜大肆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助,此番有农户“借牛拍照”即为典型一例。直面眼前“好心当了骗肝肺”的尴尬一幕,不能不让人感叹,治贫果然必须先治愚,这种“农户基于蝇头小利、基层责任单位基于政绩”的“贫景式扶贫”简直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何其可悲。
首先应该承认,当地纪委对于事件责任人的问责并无不妥。谢某民作为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在协助乡政府开展的扶贫项目以奖代补验收中,不认真履行职责,没到村民家中实地核验(也完全可能是与涉事农户串通一气),两年共造成3万元的国家扶贫资金损失,乡党委决定,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
出了事情,应该问责,然而,该起骗补事件若就此划上句号,则显然失之潦草,因为,至少有以下至关重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而这些疑问没有清晰的答案,则很难避免后续此类问题的再发生:其一,此5户贫困户为何宁可冒险“借牛”充数也不愿“养牛”致富?且有人连续两年如此这般操作?究竟是养牛无利可图,还是回报太小,农户辛苦一年所得甚至及不过一时投机“骗补”的回报?
其二,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则不得不重新反思当地 “精准扶贫”的含金量。所谓“精准”,在产业项目选择上首先应该因地、因时制宜,如是方能做到风险可控、收益可期,真正成为符合当地脱贫实际的“扶贫”之为。反之,不深入调研论证、不考虑当地资源情况,一味盲目蛮干,将好好的扶贫政策生生沦为一板一眼的完成任务,那么,眼下不止一家贫困户上演“借牛拍照”闹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三,据悉,该村“借牛拍照骗补”并非今年首次出现,5人中有3人已连续两年“作案”。据此我们不禁要问,当地扶贫工作的验收环节,是否本来就不够细致完善,不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功能?那么,既然没有为精准扶贫配套“精准考核”,那么,所谓的“精准扶贫”还称得上“精准”吗?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当地有贫困户“借牛拍照骗补”性质恶劣,该教育的要教育,该惩戒的要惩戒,但与此同时,我们有必要质疑并重新考量当地所谓的“精准扶贫”的成色,如此,方是负责任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