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你好哦,今天是我们认识的第一天,请对我温柔点~~~
哈哈哈,然后想说,“老人家”一定不要熬夜、不要熬夜,都一把年纪了还倒计时。555搞得我今天困得不要不要的~~~
好吧,开始补课程,每一个落下的课程,都要好好补回来~~~
导读:
主题《亲密关系沟通,小心机收获大幸福》北北老师
第一部分:两招帮你撩到男神/女神
第二部分:伴侣沟通:三个坑,五个爱的语言。
第三部分:亲密沟通:六个技巧。
本篇全文约8000个字,阅读大约18分钟。

当我们接受了“那里有听众,那里就有舞台”的理念之后,大部分人是会有意识的从“观众”的角度来规划语言了。但是关上门回家,面对和我们最亲近的亲人、爱人,大家似乎又回到了本能状态,因为我们感到了安全,也不想在成人世界里面带了一天的面具,回到家还不能本色呈现,心里的那个小任性也就走出来了。很多对外人很周到客气,回到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成更加的苛刻和急躁了。
我们表达的方式基本全靠内心戏,就是那种我心里有你,你应该懂得。
可是一个残酷的真相是,有的血缘关系的家人,恰恰是最需要这种爱的表达的人群。因为我们对对方的不可取代性,让我们这些话要是不表达出来,就空白在哪里,没有人能够代替来我们弥补。
所以这个也是北北老师在亲人离世之后,有很多的话,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那种遗憾的心情,不想在大家的身上重演。所以尽管“死磕演讲训练营”是一个主打舞台呈现的训练营,但我们还是把亲密关系沟通这个章节,放在了28天死磕演讲训练营的模块里。
这个也像人类对未知充满恐惧一样,维持一种这样的依恋的链接,也是人类寻求生存的本能。我们跟父母、伴侣、孩子的这种亲密关系,就是我们的人生堡垒,为我们提供一个情感的保护和支持,所以因为爱而产生的链接,也就要用相应爱的表达来特殊关照。
第一部分:想撩男神/女神,怎么加分不尴尬?

妙招1:请你帮个忙

富兰克林效应:
故事:18世纪的时候,国国父富兰克林的一段轶事,有一次,他很想与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院一个议员合作,但这个议员是个难缠的铁石心肠的人物。如果你是富兰克林,你会如何处理?看看那个议员有什么需求?找个中间人?还是“不打不相识”跟他干一架?富兰克林用了另外一招。
他知道这个议员的私人藏书中,有一本绝版的稀世图书,于是就询问议员是否能把那本书借给他看两天。议员同意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正如富兰克林所描写的:“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对我说话了(他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且很有礼貌。后来,他还向我表明,他随时愿意为我效劳。”
这样子你来我往的,两个人竟然成了好朋友。
相比于给对方提供帮助,当你开始向对方求助的时候,更有可能获得他的好感。
在人际交往当中,你帮我一个忙,我帮你一个忙,亲密关系就通过一次一次的“麻烦你了”、“拜托你了”而建立起来。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麻烦别人,反而会促进两个人的关系往前发展呢?” 其实是因为我们在请对方帮我们忙的背后,传达出来的蕴含含义就是:我信任你,我信任你的能力。
举个例子:你打算换一部新手机,你不如找一个更懂数码产品的男神来帮你参考,你对他说“我完全不懂手机型号,这两款手机的差别,你能帮我看一下吗?” 到年终总结的时候,需要很多要用到Excel技巧,你也可以向跟更精通于这个软件的女神求助。你搞不定的事情,对方能够搞定,而且你给予ta充分的信任,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还挺不错的、还挺厉害的。能够得到你的肯定,自然也会愿意与你走的更近。
所以向对方求助,可以帮助我们在最自然、最安全的状态下来化解尬聊。
妙招2:我很好懂

北北老师的亲密故事,她的先生跟她表达说,虽然她身上有很多缺点,但是跟她在一起,让她的先生感到很轻松。因为北北老师喜欢和不喜欢什么都会直接表达,高兴不高兴也都会告诉他,他就不用去猜。这点跟很多的女生不太一样。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北北老师更倾向于把掌控权放在先生身上,因为信任他,会做出对她有利的决定。
所以,一段美好、健康又长久的恋情,就是我喜欢你,你喜欢我。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
很多女孩子喜欢把默契看得太神圣了,喜欢让对方猜,或者说,既然是你追我就全部的努力都应该由你来,我只负责情绪表达。这是一种任性的懒惰。
在相处的过程当中,对方也在开启他的小雷达,jixu进行甄别,在判断和感受你,是不是那个对的人。因此在沟通当中,恰当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对方面前更透明一些,让自己更好懂一点,才有更多的机会让自己被人家懂得,和被人家发现。
一见钟情和两情相悦这种事,也是有时间段的。当对方发觉你不是一个对的选择,那其实及时止损,为彼此画好一个合适的边界,避免无谓的情感投入和消耗。这样子的对象并不是无情,恰恰说明他是一个对自己人生负责,可以托付的人。
那怎么样,恰当的又真诚的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呢?提高自己的恋爱透明度呢?
万能沟通方式:当你()的时候,我感觉到/感到(),因为(),所以我希望()。
举例:当你发脾气的时候,我感觉特别的束手无策、特别着急,因为我不知道你为什么生气,所以我希望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生气吗?我们一起找找问题出现在哪里,好吗? 当你不理我的时候,我觉得很委屈也很害怕,因为我不知道我哪里做错了,所以我希望你告诉我,我哪里可以改? 当你忘记今天是我生日的时候,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本来期待你给我一个生日惊喜,所以我希望你能弥补我的心愿。当女生这么去表达的时候,男生会立刻开窍,知道自己可以去做的是什么,彼此的心愿都可以得到满足。
也就是说,透过良好的沟通模型,我们完全可以达到彼此双赢的局面。当然如果你说,你就是喜欢享受这种猜谜的爱情折磨的感觉,那也祝愿,你们虐恋的开心。
第二部分:伴侣的沟通
搞定男神/女神,接下来就进入了日常的伴侣模式了,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一项调查当中告诉我们,人们对于伴侣关系的这个满意度的程度,已经超越财务成就和职业成就,已经达到人生幸福指数的第一位了。
在中国,去年由妇女杂志社牵头开展的一次关于“伴侣关系的亲密状况调查”,这个调查结果也反应出来这样子的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伴侣双方对于家庭都高度重视的,并且很认同伴侣关系,这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家庭和睦对于情感需求的满足,是非常独特的,也是无可替代的。同时,这个调查数据,还告诉我们,影响伴侣关系有七大因素,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有效沟通。它的占比居然高达84.6%。也就是说,大多数的人认为有效的沟通是促进亲密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伴侣之前的情感沟通和质量,就是一个家庭和睦的最基础条件。
但是在于如何才能够达成有效的沟通方面,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困惑的。所以学习在亲密关系中怎么去沟通,已经超越了个体或者家庭的范畴了,它应该提升到一个社会层面。
所以说在亲密关系中的伴侣沟通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了,那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现实生活当中,伴侣会出现哪些并不美好的沟通模式。
随着亲密关系的发展,伴侣之前越来越亲密,相处时间也越来越久了,分享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些之前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伤痕和摩擦也就浮现出来了。
所以在探讨伴侣沟通的这个秘诀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亲密关系当中会出现的那些坑,然后再来一起总结怎么样躲过这些坑的法宝。
1、伴侣沟通的坑:魔鬼式对话。
《依恋与亲密关系 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作者约翰逊,在调查当中发现,伴侣之间的沟通经常会陷入三种不合节模式。

模式一:揪出坏蛋。
揪出坏蛋的目的是自我保护,主要行为是互相攻击、声讨或责备。双方的潜台词都是“问题不在我,而在你”。
比方说两个人约好去看电影,而男方遇到了这个堵车还迟到了,女方就不高兴了。“让你坐地铁非得要搭车,你看现在迟到这么久,还看什么看啊?”男方会怎么说呢?“还不是你干什么不好,非得周末晚上出来凑热闹。”女方再攻击,“最近总是这样,迟到一次两次了你,你是什么意思?不想谈直说。”男方再说,“我又不是故意的,你这个人就是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发火,我没有什么意思呀!”然后双方就这样子,一来一往的吵起来了。(有木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当我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自己都笑了,尴尬~~~)
在这个模式当中,伴侣之间总是习惯于责怪他人,想要吵赢并证明对方是罪魁祸首的欲望实在太大,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一方获胜,两人都是输家。因为这种消极的互动模式,会让双方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在认为它要发生的时候,大家就会提早做出反应。“哎呀,又要开始吵架了,开始做准备战斗吧”,这样子的结果只会进一步强化这个模式的出现,于是就干脆形成了恶性循环。 你越攻击,你对我来说,就变得越可怕,那么我就更加防着你,我的反应也得更有利。大家只能处在战线不断升级的状态。
其实伴侣双方如果想停止这种消极的模式,关键在于:
1、把焦点放在此时此刻,留意彼此间发生的状况。(需要我们自我觉察。)
2、观察两人相互批评的循环,找出他们都绕着什么议题打转。循环本身并没有真正的“起点”。(即,没有人是始作俑者)
3、将两人的互动模式视为共同的敌人。(大家承认 一点,你我之间没有人是坏蛋,而只有这种彼此之间相互指责的行为才是坏蛋。身处其中的我们两个人都是受害者。)
那在刚才的这个吵架的例子当中,其实他们现在解决的问题是,男方因为堵车迟到了,现在看电影的时间耽误了,那接下来的事情,要怎么安排要怎么调整?而双方没有着手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为了吵架而吵架,不断的在为对错而互相指责。应该把焦点转移到怎么样去解决下面的日程安排之上。
模式二:抗议之舞。
都听过这样子的抱怨:“我试着跟他讲话清楚一点,结果他转头就走,不理我了!真的让我很生气,我非得问明白不可。”
在这个模式当中,伴侣一方往前攻击,另一方就会往后一步,这种模式不断重复。比如,无问西东里面,妻子是泼辣彪悍,丈夫是非常的老实。在外人眼中,这个丈夫儒雅温和、助人为乐,常年受妻子的数落和谩骂。章子怡的扮演的学生,因为看不过,就想替老师出头解气。在这对伴侣之间,就是女方在不断的提出要求,种种举动都是她在对男方的疏远,而提出的一种“抗议”。而男方就不断的退缩,用他的冷漠来反击对方的咄咄逼人。
在来看一组数据,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被婚姻伤害的五大原因当中,女性首选的是“漠视”,也就是冷暴力,这个占比56.4%。男性首选的是“猜忌”缺乏信任,这个占比53.9%。这个数据印证了第二种模式就是:一方越是僵持不动,另一方就越是想要指挥ta。
这个模式的关键不在于冲突,或者是停止冲突,而是双方情感上的距离。冷战会引发另一方更大的怒气和攻击。也就是说当我们缺乏安全感,得不到伴侣的回应的时候,我们通常只能靠两种方法保护自己,一种是避免投入,试着屏蔽自己的情感,压抑并且否定了自己那种依恋对方的需求;另一种就是被自己的焦虑所控制,为了获得对方的注意力,为了让回应自己,而持续的抗争。
要想打破这个魔鬼模式,需要让双方都意识到,其实我们都不是对方的敌人,对方的攻击行为,其实只是想对方想要努力的挽救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并不是想要伤害你。
模式三:冻结与逃离。
双方都自我封闭,进入冷酷的防卫与否定中,都没有感觉、也没有期待,也就是大家常常所说的,死心了,哀莫大于心死。
往往这是由抗议之舞发展而来的冻结与逃离的互动模式。一旦批评指责的一方放弃争取对方的关注并开始沉默以对,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互动继续下去,较为强势的一方就会哀悼这段关系,然后切断、离开。尽管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此时两人之间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情感联结。
这种恶性循环的主要问题在于“绝望感”。两人都认定自身的缺点是问题所在,因此本能地躲避,目的则是为了隐藏不可爱的自己。依恋理论创立者鲍比表示,我们会由所爱的人眼中去建立自我形象,我们所爱的人正是我们的镜子。
2、魔鬼式对话解决方案——爱的语言:(爱的沟通指南)

01、伴侣沟通的真相——冰山之下的呼喊。发现对方的真实的需求。
我们会发现在工作当中有效沟通,是因为大家的目的都很明确。比如我们汇报工作动态,就是想要让大家都知道项目的进展和项目的工作重点,便于我们按计划的完成任务。 伴侣间的沟通,除去表面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它隐含在冰山之下的内在的述求,都是在问:我可以信任你、依靠你吗?我对你来说重要吗?你珍惜我、接纳我吗?你是不是也需要我、依赖我? 其实那些表面上的指责和愤怒、要求,都是在向对方表达需求。想吸引你,注意我。想吸引你,再重新爱我。
我们总是过着这种平淡的日子就忘记了亲密关系沟通的这种最终的目的。所以忘记了我们最初是怎么样承诺想要彼此经营好这份感情的坚持。
02、伴侣沟通中的倾听——做彼此的树洞。如何才能发现对方冰山下的呼喊,发现ta的真实述求?——倾听。
根据心理学家的归纳,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分五个不同层次。从第一到第三个层次分别是:打招呼问好、分享信息、再逐渐向价值观层面递进。而第四个层次就是,表达情绪和感受。第五个层次就是,倾诉秘密。也就是说越亲密的人,就越容易倾诉秘密。
我能想象到最浪漫的亲密关系,莫过于:我们成为彼此的树洞。让这种倾听和陪伴,感受到对方的那种支持的滋养。
03、伴侣沟通中的积极力量——时效、语言、动作三要素。
时效:发生问题,一定要及时止损,及时回应;语言:要用积极性的语言;动作:配合上亲密的动作。 越是小矛盾,越是要及时处理。
04、伴侣沟通中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关于情绪这件事,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它都是客观存在,它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即使是负面情绪,一味的压抑和逃避,也不能够解决问题。不管有什么样的情绪,如果需要抒发,就试着将它表达出来。而且负面情绪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它本身充满了力量。例如,恐惧它可以帮助我们逃离危险;懊恼可以提醒我们在下一次沟通的时候,更加的谨慎。
在亲密关系的沟通当中,伴侣相处的是有负面情绪出现,不是坏事。我们可以把它,当做善意的提醒,用来觉察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情绪本身不会影响你们之间的沟通质量,但是忽略和逃避情绪,或者是在情绪操控之下说出冲动的话,这才是影响亲密关系沟通的内容。
05、伴侣沟通中的边界感——我、你、我们
伴侣沟通当中也需要有边界感。有一句话说“距离产生美”,但是往往越亲密的关系,我们就越容易忽略这种边界感和距离感。
吵架是亲密关系当中,人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那么通过争吵,伴侣可以不断的确认在这个关系当中的边界。
良好的亲密关系,不一定像我们想象中当中的那种,多么高度的默契感,但是它一定是有一个很舒服的边界感。
在上面解释到魔鬼式对话当中,都是可以看到每一个模式都是在侵犯对方边界的沟通内容。“我跟你说那么多,你为什么不听?”“我想去吃西餐,你不带我去,是不是不爱我呀?”“我是你最亲的人,为什么你这些话不对我说?”其实遇到这样子的质疑和攻击,对方会感觉非常无奈。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触及到了他的边界,甚至是伤害到了他的自尊。
很多调查还显示,当你的家庭成员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比如说多了一个宝宝,大家都开始专注于这个小宝宝的抚养和养育。这个时候伴侣之间的沟通就常常处在一个盲点,先生可能会感觉很郁闷,太太眼里都是宝宝,完全看不到他的存在感。
所以在一个良好的亲密关系当中,大家既要重视自我,也要尊重对方,同时还要维护双方的共同的权益。所以我们的亲密关系应该是,有你,有我,也有我们。
第三部分:亲子沟通

作家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句话,在很多当了妈妈之后读到特别特别有感受。(BB我都还没结婚和生宝宝,念完我都浮现我老妈的声影,也很有感受。)
从牵着孩子幼小的双手,到青春期后孩子跟自己渐行渐远,父母这个职业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不能辞职,但是终生充满温情、牵挂的工作。但是,我们在面对亲子沟通的时候,可能也往往掌握不到这个边界。
所以今天的这个部分,用了一句话来做标题“目送也要有温情。”
通过数据统计,父母每天跟孩子谈话的时间平均只有12分钟,其中多半还是对孩子的负面评论。12分钟,还有一半是负面的,这个数字有没有很扎心?

亲子沟通第一步,时间——沟通的前提
虽然大多数父母认为自己每天都是在陪伴孩子身边,但是真正能够让孩子感觉到他被重视的、跟父母单独相处没有被打扰的时间,每天能有多少呢?
所以亲子沟通的第一步,真的不是技巧。只是说,请努力的多投入一些属于你和孩子两个人的这种亲子时间。
很多家长可能会存在困惑,我很想跟孩子沟通啊,但是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我们也曾经试过这样子的困惑是不是?当你很想了解宝宝在幼儿园一天的情况的时候,你不可能一问他,他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回答。后来慢慢的发现,当孩子说出他们很重要的话的时候呢,都是在他们很放松的状态下,没有征兆就冒出来的。比如说,一起看书、一起玩游戏、一起在做户外爬山运动的时候,可能孩子就悄悄告诉你了。
所以我们需要规划一些时间,专门留一些时间给孩子,给他们营造一种,很轻松、放松,他们可以有倾述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让孩子直接跟你说心里话,那可能对宝宝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难的任务。
亲子沟通第二步,共情——爱的基石
共情,就是你要去体验和认同他的感受。不管他经历什么,你都给他支持。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就是父母陪伴在他身边,努力的去理解他,这个很重要。
怎么做到呢?首先明确的告诉自己的孩子,“我知道你现在的感觉,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你现在是不是很委屈?是不是不太高兴呢?”不管孩子具体多大了,能有多大的能力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你先表示出你的共情。他们就会觉得,此刻原来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尊重我,有真实的把我当作一个很重要的人,来看待的。
共情的力量是很惊人的,特别是当孩子面对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他发现有人理解他,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敌对情绪了,而是更愿意去交流。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经历过这样子的情况,有的小孩子在他极度愤怒、极度失落的时候,他会说“我恨你,你是坏妈妈。”大部分妈妈一听到这个,“你怎么可以恨妈妈呢?你怎么能这样说妈妈呢?”就陷入到自己的情绪当中,开始难过。其实父母都知道,孩子不是恨自己,自己也明白当时的那个情绪很消极、很激烈,他就这样子去发泄了。
那我们可以怎么样处理呢?
可以这样子说,“宝贝,我知道你根本不恨妈妈,但是你可能现在想吃零食,所以非常生气,是不是?你不开心,我能够理解。但是我们要吃过饭之后才能吃零食。你这样子说自己的想法,虽然有点极端,但是没什么,妈妈很高兴,你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了我。”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变换不同的场景,用这种方式告诉孩子,“我读懂你的情绪了”。
亲子沟通第三步,重视——童真和深度的并存
如果当孩子跌倒的时候,很多家长在觉得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做法是对他说“站起来,男子坚强,不哭。没什么大不了的,妈妈相信你。”大部分妈妈会这么去讲,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太娇气,希望他能够勇敢和坚强。
可是我们没有想一想,当时孩子是怎么想的呢?
本来跌倒就有点受到惊吓,可能还会有点想哭,还有一点怕被大家看到的那种尴尬。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件事是跑过去,关心孩子,确认他没有受伤。“有没有事情,有没有受伤。”这样子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你是时刻都有在关心他、守护他,如果他没有什么事情,就让他继续去玩就好了。
如果孩子,在你的关心下,触动了内心的那个柔软,他真的开始哇哇哭起来,我们的做法是,抱紧他,问他,是不是感到害怕了、是不是感觉**了。鼓励他说出来自己的这种感受,让他去懂得该如何面对痛苦和尴尬。千万不要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许哭了”,用这样子的一种侵蚀他的语言去阻断这样子的一种彼此的沟通机会。
亲子沟通第四步,真相——表达和行为的背后
要探求孩子表面行为其背后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是否遇见过这样子的一种尴尬,在带孩子去外面餐厅吃饭的时候,他不好好吃,拍桌子、去拍餐具或者是去摆弄桌子上面的餐牌、菜谱等等。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很严厉的制止他说“不能敲桌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然后还在完全不在你的控制之下,还在敲。然后我们很凶的再说一句“你在敲一个试试,等会不许吃饭,以后也不带你出去玩了”。这样子做的结果就是,孩子很顺从的停止了他的一些行为,但是他停止行为的原因是,他真正明白了道理,还是仅仅是他害怕母亲发火,害怕接下来的损失,是什么让他选择了眼下的顺从?
如果我们没有找出问题的根源,只是满足于孩子眼下的顺从,或者是因为父母的惩罚让孩子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那么以后同样的问题可能还是会出现,甚至变本加厉。也许你解读孩子的这个行为,可能是太无聊了,他需要一些玩具或者小娱乐,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那么我们不能让孩子产生这样子的一种联想:只有服从父母的指挥,我才能够得到想要的东西。这样子的认知,培养出来一个只会听话的孩子,因为不是所有人亲子沟通的一个初衷。
要看得出来,孩子跟父母对着干,或者那些反叛的、捣蛋的行为背后,可能他只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
亲子沟通第五步,真诚——独立人格之路
学会真诚的表达自己,是每一个人发展独立人格的必经之路。真诚,也就意味着我们父母要接纳还在的感受,鼓励他们进行表达,即使我们不同于他们的看法,即使他们说出来的话,让我们内心很不高兴,但是依然要鼓励他的真诚,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对孩子去坦露过我们的真诚。
作为父母怎么在跟孩子的沟通的过程中做到真诚呢?
首先要做到你的肢体语言和你的沟通表达是要统一的。比如,孩子把汤撒了一地,一边说没关系没关系,一边很使劲的去擦地板。那其实孩子会敏感的察觉出,我们的言行不一致。这种言行不一致,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困惑。永远不要让孩子,去紧张、去猜我们的真实想法,要给他有一个自始自终都有很明确的表达。
除了内外统一之后,我们在亲子的沟通表达当中,也要明白,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犯错,也会情绪化,也会有需求,也会有情感。所以当一些负能量来临的时候,发生一些冲突,先接纳自己,然后去及时的止损。我们或许都有这样子的经历,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看到家里堆满玩具,餐桌上都是一片狼藉,忍不住就大喊一声,“快点把所有东西都给我收拾好,赶紧写作业”。这一刻你情绪发泄了,你吼完之后,建议你马上要做止损的动作,“很抱歉,妈妈对你大吼大叫了,但是妈妈现在真的很累,也没有什么办法,现在妈妈非常需要你的理解和帮助,你愿意原谅妈妈吗?”这样子的做法,一方面停止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另一方面迅速的修复了亲子关系。
没有谁说,父母不可以向孩子低头认错的。真诚的承认错误,可以让孩子明白,即使是父母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不完美本身这不是错误。
亲子沟通第六步,倾听——自我的觉察和发现
表达和倾听,才构成了一个沟通的闭环。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会倾听的,这个能力需要我们父母在亲子沟通当中,去有意识的培养他。
我们会经常发现,很多很小的孩子,我们认为他们的理解力还不够,但是他会突然说起,不久前家里发生的事情,刻印在他印象当中。那些我们成年人眼中的小事,在他们的眼里可能是一件大事。
父母越是倾听孩子,孩子就越愿意跟我们去表达和分享,这就是良好的倾听,对于良好的亲子沟通的一种促成的作用。
所以有些时候父母不要着急,不要急着帮孩子分析,找答案,或者给他进行思想的教育,给他指名路。有的时候可以选择慢一步,选择沉默,或者是简要的提问帮孩子去梳理,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去感受、去分析、去领悟。也许,他的那种自主自立、逻辑思维,就在这个时候慢慢的发生了。
亲子沟通总结:亲子沟通最大的前提是亲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