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MBOK上的第六章中的6.5:制定项目计划的6.5.2.2小节的关键路径法不够直观,因此了一种新的查找关键路径的方法,称为 时窗图法。
关键路径是项目中时间最长的活动顺序,决定着可能的项目最短工期。最长路径的总浮动时间最少,通常为零。 引自 PMBOK第六版第六章6.5.2.2章节。
1、时窗的定义
完成单个活动所需的时间称为活动时间,可以形象地以一个矩形窗格来表示,这个窗格称为 时间窗口,简称 时窗。
1.1 分类
- 单位时窗:基本时窗,时窗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
- 活动时窗:即与某一活动一一对应的时窗。
- 浮动时窗:可以自由浮动的时窗。
- 空白时窗:可以被浮动时窗置换的时窗。浮动时窗与空白时窗置换的最小单元是单位时窗。
1.2 属性
时窗的两个重要属性:名字和长度。
- 名字:用活动的名字和活动的工时表示,比如活动A需要1天完成,则该时窗的名字可以记为 A1,活动B需要2天,则时窗B的名字记为 B2;这样记方便后面的加法计算。
- 长度:工时对应成比例。
- 宽度:是其紧后活动的宽度之和。
1.3 性质
性质1: 时窗可以是浮动的,
- 是否浮动取决于活动的工时以及开始时间。
性质2:时窗的伸缩性
- 在获取关键路径的时候,时窗不可伸缩;
- 在调整工时的时候,伸缩性依赖于工时的调整。
1.4 用途
- 查找关键路径(这篇文章讲的是这一用途)
- 平衡资源分析
- 平滑资源分析
2 时窗图法介绍
简介
时窗图主要是利用时窗的两个重要属性和性质1。
由于每个活动的完成时间长短不一,每个活动对应的时窗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时窗图使用时窗的长这一属性来表示活动时间的长度。
前置活动与后置活动:活动A的执行时间在活动B之前,则A称为前置活动,B称为后置活动。这个关系是时窗图排序的依据。PMBOK(第六版)称为 紧前活动和紧后活动。
2.1 练习1
一个项目包含7个活动:A、B、C、D、E、F、G,ABD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A需要3周,B5周,D11周AB结束后C才可以开始,C需要6周,BCD结束后E才能开始,E需要2周,F需要要4周,需要在C完成之后才能开始,E完成之后G才能开始,G需要3周,FG完成之后项目才最终完成。
问题1:关键路径是什么?
问题2:可以浮动的活动有哪些,以及其活动时长是多少?
PMP中关键路径的可视化方法:时窗图法时窗图法
时窗图法就是通过这道习题分析总结出的,上图包含了时窗图的画法。经过两道题的练习,应该就能掌握时窗图查找关键路径等问题的相关方法。
2.2 练习2
image.png问题1:项目最短工期?
问题2:关键路径是哪条?
问题3:活动E的(总)时差是多少天?
问题4:活动E的自由时差是多少天?
经分析得时窗图为下图
image.png注:蓝色区域表示空白时窗
根据题干可知;时窗E可以在时窗B和时窗C的活动范围任意浮动,这个可浮动区域称为自由浮动区,大小为两个基本时窗。非自有浮动区是依赖其他浮动可浮动时窗。
由图可知:
- 项目的最短工期为: A3+B6+C4+D3 = 3+6+4+3=18
- 关键路径即为:A-B-C-D
- 活动E的总时差:自由浮动+非自由浮动 = 2+ 2 = 4
- 自由时差:自由浮动 = 2
总结
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关键路径的可视化方法,仅供参考。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终于理解为什么PMBOK把 predecessor activity以及 successor activity;分别翻译成 紧前活动 和 紧后活动 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