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陪女儿逛街,在经过一个装修的很豪华的店门口,女儿拉着我的手想往里面走,我看了看自己的鞋子,之前带女儿在田地里玩,没来及擦,再加上我当时的直觉:里面的东西太贵,进去不买的话会不好意思。
面对一个刚满两岁的孩子,我靠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拒绝了她的要求。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时候看不出明显的差别,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差距就特别的明显,在我看来,这和父母的见识密切相关。
贾平凹的散文《老西安》里有这样一段: 两个年轻人站在照相馆前,看着蒋介石的照片,其中一个说,蒋委员长一天不知道吃什么,我想一定是顿顿捞一碗干面,油泼的辣子调的红红的。另一个补充道:我要是蒋委员长,全村的粪都是我的,谁也不能拾。 在中学政治课上我们学过这样一个知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我有一朋友,高中时酷爱电脑游戏,并且在高考时成绩还相当不错,据他说当时已经填报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志愿都已经交上去了,可是母亲得知后,动用自己在学校的一切力量,把他的志愿重新改了。 其实有很多的父母一直在按照一张过时的县级地图册去指导孩子环游世界。
我第一次进肯德基店是在大三那年,那年我23岁,当时因为考试中午需要休息,可是没有合适的地方去。于是我跟着一个朋友去了肯德基,他点了一杯可乐趴在桌子上就开始午休了。然而我却没有睡,坐在里面四处观察,仔细研究每一份食物的价格。说实话,要不是因为这个朋友,那么我不知道要多久之后才有勇气走进肯德基。
今天我能够带着女儿自由的出入肯德基,除了口袋里有钱之外,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肯德基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高不可攀”。 现实生活中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的一个要求超出了父母的预期,假如这时父母的反应是我们没钱,我们没实力,所以不要想了。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例如: 爸爸现在身上的钱还不够,不过爸爸会努力工作,等挣够了钱,爸爸再给你买。 这样说的好处是不会打消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不会间接培养孩子的自卑感。 很多教育机构不停的向家长灌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于是很多父母不断的为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培训,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的教育理念,父母的观念不更新的话,再多的培训都只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负担,负担越重,孩子跑得越吃力。
王尔德说: 孩子最初爱他们的父母,等大一些的时候就会评判他们的父母,然后再大一些的时候,他们会原谅他们的父母。 希望我的女儿将来能够对我少一些批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