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官方提倡“节约粮食”,一方面大量自媒体宣传“粮食不足”,证据是今年的收购量大量下降,加之各处暴雨,中外贸易对抗,粮食危机已不言而喻。
一方面也有大量媒体科普,中国根本不缺粮食,特别是不缺主食,所缺少的是大豆等辅食,即喂养家禽,牲畜,以取得副产品的粮食。
那么,为什么官方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倡“节约粮食”呢?
中国的粮食浪费十分严重,根据刘刚教授的一篇文章(网址:https://www.sohu.com/a/246952063_292626,以下括号内数据,均来自此文,下不标注)他把粮食浪费分为收获前损失(平均损失5-9%,2010年,中国因为自然灾害、虫害、杂草、啮齿类动物而损失的粮食达到21.6百万吨。)与收获后损失,收获后损失又分为初产品(平均有4-6%在处理阶段损失,平均5.7-8.6%在储存阶段损失。加工和配送阶段的平均损失分别是2.2-3.3%,1-1.5%)、储存(其中2011年数据,粮食损失率7-10%,约损失15-22.5百万吨;蔬菜损失率15-20%,约损失1亿吨;水果损失率10-15%,约损失14百万吨;土豆15-25%,约损失16百万吨)和消费者浪费(家庭每年浪费粮食5.5百万吨)。
假如大家把这些粮食换算为联合国人均每年消费粮食400斤进行计算,就知道我们到底浪费了多少粮食了。
因为现在暂时脱离了农民的身份,所以对于前几个阶段的浪费,我是没什么发言权的,但是在消费者浪费方面。我要忏悔。
我本身是一个贪多但嚼不烂的人。胃不大,但是心太大。每天做饭总觉得不够吃,每次去食堂总觉得自己很饿……每次去吃火锅总什么都想涮。
其次我吃的不多。但我浪费真的挺严重。
最严重是在食堂吃饭。
我基本对于食堂打的饭,都只随便吃几口。在这里,我觉得消费者,特别是餐厅之类的不浪费,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手艺问题。食堂的饭菜真的做得太难吃了,完全吃不下怎么办?
所以消费者浪费方面,那些手艺过烂引起的浪费,如何解决?
人被养刁的胃口是很难回转来的。比如我吃惯了辣椒,有一天你让我不吃辣椒,我就啥都不想吃了。
各种地方提倡什么N-1,N-2之类的,其实只适用于机关,因为机关报销,所以吃不吃得完不在乎,但是消费者自己下馆子,每分钱都得自己掏,能多点很多菜吗?完全没必要,只要菜好吃,分分钟光盘。那些光不盘的,只能说太难吃。
关于消费者浪费之外其他环节,其实科技社会有许多方式可以解决,只要下定决心整改,根本不难。
但是难的就是下定决定。
比如清朝漕运运粮,中间的损失十分严重,大家都知道,走海运会损失少很多,但是一直办不下来,为什么?海运一下子就到京师了,漕运经过的各种地方政府怎么收损失?怎么盘剥?
这也是每次巡视组下来,各地粮食都会起几次火的原因了。
之前的损失,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但是会损害某些利害,就算了吧……
但消费者损失这一块,消费者不会存在损失,谁的钱不是钱呢?但是因为大师傅手艺的损失能避则避吧,特别是各类食堂。
真的太难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