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心安处

作者: 文中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1-30 18:48 被阅读0次

        ———旅心随笔(89)

            昨天清晨从宾馆出发到机场,似箭的归心碰上延误的班机,只好耐住性子在狭窄的侯机厅里静坐枯等。出差两周养尊处优缺少运动,肚皮明显见长,想走几步活动活动竟也施展不开。

            赤峰的天空阳光灿烂如回家的心情,呼市白塔机场大雾弥漫如未卜的人生,人生也不总是像今天的行程一样难料,即便今天有一点小波折,也无非就是一场雾的事,会耽搁几个时辰,浓雾散尽的时候行程还得继续,只是一拖再拖的起飞时间特别能扰动人情绪,原定九点二十起飞经过四次延误再延误,起飞时十二点多,落地时十三点有半,计划的行程全打乱了,到了呼市已经只剩下回家一件事了,倒正方便我收拾心情好好回家。

            收拾心情远好过收拾人,刚刚完成了一件“收拾人”的工作,回过头来收拾自己的心情,这就有点不那么好收拾了。

            管了十二年查人收拾人的工作,做的尽是怎么去保人救人的事,这一次被上级抽调去做不可与人明言的工作,就发自内心诸多不适应。

            有道是:“好铁不打钉。”

          大 好男儿做事要有所不为才行,但这一次却又被选来做“打钉”之铁,百般不情愿又实属万不得已。

            “不管愿意不愿意,既然出这趟差已经是现实,就不妨换一副旅游的心情……”

            这是我对随行一位女同事说的话,也是在与她共勉,我还有不便表达的未尽的心意:“既然收拾人的事已经不可避免,让我来做总还能多一点人情味……”

            给同组的年轻人们讲了一个少年时听奶奶讲的已故爷爷的故事:

            爷爷当年从山西河曲走西口来到后套一个贫瘠的小村庄后圪钵,虽然生活困窘,还保留着山西老家人的仁义风格。

            有一次像是完成一个政府派的活(奶奶没文化,说不清旧社会的政府机构),所以是管饭的。有一次爷爷的一碗酸粥里吃出来一只癞蛤蟆,河曲人都爱干净,何况又是饭碗这么埋汰的东西,这碗饭自然就没法吃了。爷爷找个没人的地方悄悄倒掉,事后又悄悄给做饭的师傅说了一声。

          现在的年轻人不会理解作害了一锅酸粥对一个做饭的大师傅是多么严重的失职,奶奶唠唠叨叨说了个大概,爷爷基本上就等于自己饿了一顿饭保住大师傅的饭碗。在那个年代,保饭碗基本等于保命。

          “我没见面的爷爷的故事对我一生作人做事影响至深。”我对几个年轻人说。

            仁义是可以代际传承的,人性深处的善良也可以弥漫扩教,散布到影响所及的心灵。之后的检查工作影响所及,在冷冰冰的制度留出的缝隙里,处处涌现着人性的温度,出现了几次落泪的场景,有被询问者的,也有问话者的……

            如果真是作奸犯科之徒,“自做孽不可活”,那谁也救不了他;如果只是工作中的错误,即便再怎么严重,拉一把就总要好过推一把。这之间分寸的把握,也很考验人良知存放的地方。

            每当犹豫难决之时,我就问问自己内心:“你心安吗?”

            人生中多一些自我灵魂拷问,灵魂就不会丢失。

            周六早餐后在赤峰宾馆外散步时接到大姐电话,说母亲又把腰抻着了。母亲已是耄耄老人,又有骨质疏松的老毛病,一听腰抻了我心先紧了一下,别再有是骨折、骨裂,结果都不是,只是单纯抻着了。

          近八年来精研周易,还写出一本《微言大易》,但发自内心本人并不迷信,但也又并不妨碍相信命运。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郭店文书有云:“性自命出,命由天降。”

        相信命运自有文化根脉为佐证,世人大多记住了“自求多福”,忘记了前边还有一句“永言配命”。

          虽说“命由天降”,却又“永言配命”———人生宿命全系于平生一言一行之中。

          两者看似矛盾,不可能同时为真,真正看懂悟透了,才是人生真境界。譬如赤峰之行和老母之病,这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其间真的就毫无最低限度的哪怕是间接的关联。

            你以一片善心待人,自然会换来应得的福报,这就是中国人所相信的命,也是我能够理解的“永言配命”。

            一次去打球的路上,一位终生交好的同学对我说了一句感悟之言:“我发现我们对别人做的这事,其实都是图个自己心安。”

        善哉斯言!我对他的观点表示严重认同。

            人生是一出没有剧本的戏,太多芸芸众生只是努力演着想要的自己,用现在时髦词表述就是“人设”。还有少数傻笨如我那么同学者,要的是“心安”,“人没”容易演好最难就在“心安”。

            有的人天天在家,可家有在哪?有的四海为家却又“心安是家”,这就是“心斋”的“祖师西来意”乎?悟透这一层,离阳明先生“致良知”也就会心不远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是一年心安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tc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