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有一个话题:“发呆的时候你都会想些什么?”
我忽然想到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又想起林清玄《自由人》里写道:
日本近代的禅学大师山田灵林,把世界上的人都归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纯朴未开,不受任何知识上的苦恼,像猪一样能和平生活的人,叫作“自然人”。
第二种类型是头脑明晰,知能发达,反而受尽“知”的烦恼,导致神经过敏,始终无法与他人相处,过着并不愉快的生活的人,叫作“知识人”。
第三种类型是超越了“知”的苦恼和“情意”的苦恼,能任运无碍过活的人,叫作“自由人”。
对照先生的说法,我也暂把人分三个时期:石猴,悟空,斗战胜佛。
石猴时期的自然人是未经雕琢的璞玉,天真烂漫,不受任何拘束,快乐生活;
悟空阶段的知识人,有了认知,各种受限,挣扎,被打压锤炼,百般痛苦;
斗战胜佛时期的自由人,经受千锤百炼,发生蜕变,破茧而出,脱胎换骨,炼得火眼金睛。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思想通透,内心笃定,升华超越了苦恼,回归平和。
季羡林先生在《心安即是归处》中说: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与人之间,对外要有边界感,对内离不开钝感力。
熟人之间,在他人遇事,自己却无能为力,提供不了实质性帮助的时候,或递一杯清茶,或静静倾听陪伴,皆善莫大焉。友人皆会明白,感受到温暖,铭记在心。
但也有一种热心肠,嘚啵嘚啵半天,说出来的话让听者心上扎根刺,而言者伤人却不自知。不过这样的人,听者也会心存感激,毕竟伤人非他本意,他表达的是真诚的关心。
更有甚者,你分不出敌友,他表达的善意传过来,对方听了,似乎吃了一块坏掉的肉,如鲠在喉,咽不下,吐不出。想吐出去吧,觉着这是有营养的东西,想咽下去吧,内心分明闻到了腐烂的味道。到最后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人家应该忠言逆耳,大概是自己不识好歹,似乎是一个被叫不醒的装睡的人。
做人要不就做第一种自然人,有足够的钝感力,只管开心,其他的一切不良影响我根本都感受体会不到。
要不就做第三种自由人,平和通透,对他人有边界感,对自己亦不纠结内耗。遇事能干则干,不能,则默默守候,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