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1天写作训练营
写作训练营21/15 分享美文“为什么小众的东西变成大众的,你就

写作训练营21/15 分享美文“为什么小众的东西变成大众的,你就

作者: kid_陈悦 | 来源:发表于2018-02-18 21:16 被阅读20次

    每当看到这种文绉绉式的提问风格,我反倒会很有兴趣点进去看看作者对此的观点。本文开篇提出很多年轻人在年少时都有过的执念:当大家都听周杰伦、林俊杰的歌时你听朴树、陈绮贞就会觉得很牛… …作者随之列出了一些所谓的独特的小众现象。

    什么是小众什么是大众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世界人数那么多,怎么能够准确去统计哪些是小众文化哪些是大众文化,也受一定时间甚至当时的流行趋势所影响。

    小众文化可能体现在一种突然而起的生活情趣,闪现在大脑中的某些创意理念借助真实可感的物体展现出来具有审美价值;大众文化作为另一种形式的消费文化,具有类似商品的一个属性,换另一种说法就是某种流行的大体的趋势。两种各有特色各有追求。小众可能走向大众也可能反过来,互相影响,但不管是哪一种,喜欢且有益就是最好的。

    原文

    很多文艺青年在年少时都曾有一种执念:当大家都听周杰伦、林俊杰的年代,随身听里放着朴树、李志、陈绮贞和mono 就觉得很牛;当大家都看金庸、水浒、余华的时候,你书架上摆着村上春树、卡夫卡、歌德会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然而,《南山南》被街头的理发店循环播放,村上春树的作品成为文青们人手一册的畅销书,当小众的偏好变成大众的流行时,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倍感惋惜而又对它嗤之以鼻了呢?小众的东西变得受欢迎,它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东西了吗?

    什么样的东西才是小众的,其实并无什么明确的概念来界定。因为它首先是一个与大众相对的概念,大致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被各类因真实审美趣味而集聚的少数群体所接纳、推崇并传播的文化总和。小众的偏好总是体现在青年文化现象、先锋艺术形态及特殊消费行为,如艺术电影、实验戏剧、户外音乐、文学鉴赏、小众旅行、古籍收藏等,小众文化的温和抵抗并不刻意制造“文化震惊”,反而传达着一种前卫独立的文化理想与雅致诗意的生活情趣。

    其实,对小众的执念,也并非抓住品位不放,非要争个高下,很多时候是年少无知的我们在嘈杂纷繁的大众媒体时代为自己寻觅的一处精神庇护所。就好像有朋友在好妹妹乐队没有火之前,会看他们上传的每个视频,关注主唱的每个动态,花钱听livehouse 的每场演出,这个乐队仿佛是只属于他自己的,他所投入的情感以及金钱不仅是一个私人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但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众的东西必将走向大众或被大众收编。在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对于亚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亚文化因其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性和风格化,最终会随着这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被整合与收编。

    小众并非要孤立,而是独立,作为时代的启蒙者,有其文化使命与社会责任,即激发大多数人的文化觉醒。可是,如果小众变成大众,那么其独立性与批判性又难免受到损伤。如果说小众在变成大众之前是一部分人的情感流放地,那么在变成大众之后也许就是一代人的精神家园。它就像一席流动的盛宴,从属于你,到属于我们,从喂饱了你,到喂饱大家,直至又有新的小众代替原先已变成大众的部分。(有删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训练营21/15 分享美文“为什么小众的东西变成大众的,你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wb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