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第四天。
齐,必 有 明 衣,布。齐 必 变 食,居 必 迁 坐。
【注释】齐:同“斋”。
明衣:斋戒期间沐浴后换上的干净衣服。
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不饮酒,不吃荤,不吃葱蒜等。
迁坐:斋戒时住处从内室移至外室,不与妻妾同房。
【大意】斋戒时必须要有沐浴后换穿的干净衣服,要用布做的。斋戒时一定要改变饮食,住处一定要从卧室里迁出。
shí bú yàn jīng kuài bú yàn xì shí yì ér hé yú něi ér ròu bài
食 不 厌 精,脍 不 厌 细。食 饐 而 餲,鱼 馁 而 肉 败
bù shí sè è bù shí xiù è bù shí shī rèn bù shí bù shí bù shí
不 食,色 恶 不 食,嗅 恶 不 食,失 饪 不 食,不 时 不 食。
gē bú zhèng bù shí bù dé qí jiàng bù shí ròu suī duō bú shǐ shèng shí
割 不 正 不 食,不 得 其 酱 不 食。肉 虽 多,不 使 胜 食
qì wéi jiǔ wú liàng bù jí luàn gū jiǔ shì pú bù shí bú chè jiāng shí
气。惟 酒 无 量,不 及 乱。沽 酒 市 脯 不 食。不 撤 姜 食,
bù duō shí
不 多 食。
【注释】脍(kuài):细切的鱼肉。
饐(yì)而餲(ài):食物放久变质了。
馁(něi):鱼腐烂不新鲜了。
败:肉腐烂不新鲜了。
恶(è):不好,变坏。
臭(xiù):气味。
饪(rèn):烹调做熟。
不时:不到吃饭的时间。一说,不到成熟时间的果实;另一说,不吃过期的不新鲜的蔬菜。
气:粮食。
【大意】饭食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一说,吃饭不因米精就多吃了,吃肉不因鱼肉切得细就多吃了。)粮食变质了、鱼不新鲜了、肉腐烂了,不吃。颜色变坏了,不吃。气味不好,不吃。烹调不当的饭,不吃。不到该吃饭的时间,不吃。不是按一定方法宰割的肉,不吃。酱醋放得不得当,不吃。虽然肉很多,吃它不该超过主食。唯有酒没有限量,但不能喝到醉的程度。买来的酒和市上的熟肉干,不吃。桌上的姜不撤掉,不能多吃。
第一则看出孔子对祭祀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孔子一直想恢复传统文化,而在传统文化中对于祭祀是非常看重的,礼节也是非常隆重的。
第二者则是讲解孔子对食物的要求。可以看出孔子对很多食物是不吃,不是说孔子特别的挑饮择食,而是因为对食物的要求就是对自己身体的珍爱。
当然孔子的要求也是因为孔子他本身是官宦人家,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但真正的老百姓要做到这样,估计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就像我们买了一些水果回家,在以前的时候家里面连苹果都很少看到,难得买了几个苹果回家,爸爸妈妈一定是每一次切一个,分成几小块,我们只能分到一小块吃,其它的都放在那里,可能有个苹果开始慢慢的有的一点点坏了,下次切苹果时,爸爸就会把那个烂的地方挖掉,然后把其他好的分给我们吃。但如果我们按照现在的科学说,整只苹果都可能发霉,有毒素了,如果整只就这样扔掉。在那时真的很难做到。
所以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拥有很多的物质,可能买了很多的东西都会变坏,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吃腐败发霉的食品,唯有少买一点,买多少吃多少,然后,就不会丢掉那么多的食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