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给学生训练间隙,和搭档闲聊了几句,结果这一聊不要紧,因为针对一个话题我俩的看法产生了分歧,然后就唇枪舌剑地辩论了半天,俩学生坐在一边开心地吃瓜。
起因是我提到了一本童书《木偶奇遇记》,因为之前听过一个权威专家的解读,认为这本书不适合给少年儿童阅读,它带给孩子很多不良影响,但是很久以来却一直被人奉为经典,作为儿童必读图书推荐给孩子,甚至在很多学校,教师还带着学生一起共读。
我初次听到专家的解读的时候也深深地被震憾了,因为他的解读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于这本书或者说这个故事的认知。但是听完之后,我觉得他讲得特别有道理,因此今天我跟搭档辩论的主题也是拥护这位专家的看法。
结果搭档和两个学生都认为经典不可质疑,最后还搬出“存在即合理”的说法来。我列举了《木偶奇遇记》当中某些情节对少年儿童确实有着不良影响的实证,结果搭档却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就应该好的坏的都让他去接触,只有他接触到了,才能激发他的内驱力,最终变好,即使他蹲了监狱,监狱里也可以改造他。
搭档甚至还列举出在她年少时期学别人抽烟,后来觉得烟不好抽就主动放弃了。我反驳她,我只能说你比较幸运,因为你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你的运气比较好,才没有让自己误入歧途,但是有多少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人这一生,有的代价是可以随的,但有的代价是无法承受的。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尤其在未成年或者青年时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我们的学校、社会都有职责把那些不好的东西尽可能地给孩子们屏蔽掉,否则让他们放任自流,自由生长,那我们学校、老师的职责在哪里呢?
如果明知道这个东西不好,却放任他去毒害我们的孩子,这岂不是不负责任吗?
搭档和学生又说,经典就是经典,它之所以从古到今,流传这么长时间,他就是有他存在的必要。我反驳,流传甚广甚至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并不代表他就是不可辩驳的存在,不代表他就是绝对的真理。我们的社会、人类的文明就是在不断地质疑和批判中进步的,如果因为一个作品是所谓的经典,大家都绝对拥挤他,这合理吗?
最后不知道搭档有没有真的被我说服,反正是不再跟我争论了,回家了。
反正我坚持人就是要有批判和质疑精神,要多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经典照样可以被质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