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电视里在放“爱我中华”的歌曲,我边做家务也一边跟着一起哼唱。
女儿听了,说我唱错了,不是“五十六个民族”而是“五十六个星座”。
我坚信是她搞错了。现在小孩子,都不怎么爱聊属相之类的,却喜欢说星座如何如何,以至于把歌曲中的“民族”自动改成自己喜欢的“星座”了。
但当她把歌词搜出来给我看了,我还是不信:网上也不是没有错的。又找了宋祖英唱的歌曲,发现里面的歌词的确是“星座”时,我才明白这是真的。
然后,发现现实中类似的错误还真不少:
“真”和“直”这两个字在记忆中,方框里面的横线是两条,而且这么写非常顺手。然而,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两个字的方框里面其实是三横。
李白《侠客行》中的诗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很多人记得明明是“了事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才是对的。
如果有人说起,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不等别人说出后面的,你肯定会接着说“追过的女孩”。实际上它的名字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名字中根本没有“过”这个字。
香蕉树的果实生长方向,其实是向上而不是向下。(我也一直认为它是向下的,并且觉得在电视中看到过它向下长的样子……)
类似的现象有很多,人们把它称为曼德拉效应。
是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目前尚没有科学研究证明这一"效应"的真实性,但也没有足够的反对依据。
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在2010年,一位研究超自然现象的"超能力研究者",美国博客菲安娜·布梅。
她发现自己跟很多人一样,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但现实是曼德拉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死去,后来更被释放,还当上南非总统,直至2010年时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
但是,早于2010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自己清楚记得,曼德拉在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在监狱中离世。提出的人能够陈述当年自己看过的报导、葬礼的电视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遗孀赚人热泪的演讲。
当这个说法提出后,得到大量网民回应,表示有相同记忆。
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自发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从死亡时间到死亡原因都出现了不同的记忆。
这种现象,之前因为"对事情持有错误的印象"而知名,曼德拉效应则因为此次事件,出现的一个新名字而已。
也有很多情况,是现实与人的集体记忆一出现不符,就会被人为标签为"曼德拉效应",而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属实、是否真的可以被归类于曼德拉效应的范畴之内。
心理医生约翰·保罗·加里森认为,许多关于“曼德拉效应”的记忆是人们在阅读这一阴谋论时捏造出来的。“一旦(捏造)存在,看上去好像这一记忆自始至终便一直存在。”
心理学专家王卫东认为,“曼德拉效应”是由于一个人发生记忆偏差并且口口相传,导致其他对事件事实并不了解的人造成误导性质。
时间一久,被误导者由于记忆偏差将听说的消息误作成自己的亲身经历。
人类的记忆竟然如此有趣,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