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2000年5月份就买到手,但是一直放在书架里,没有时间阅读。这一次幸运的跟随教师联盟寒假读书群里的老师们一起阅读打卡。
这是一本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煦海创作的现代心理学著作。全书共三个部分,分为12章。

第一部分 情绪的底层逻辑
第一章 情绪是什么
情绪的定义:情绪就是人们在遭遇内外刺激之后的主观体验和行为反应,是包含主观体验、认知评价、生理反应和表达性行为的动力系统。
情绪的研究:
1.生理取向。情绪生理理论关注主题遭遇客体后的生理反应,认为情绪是伴随对刺激物的知觉而直接产生的身体变化,以及我们对这些身体变化的感受。著名的詹姆斯兰格理论就是这一取向的代表。
2. 评价取向。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是评价趋向的,认为情绪反应产生的前提是对事件的评价。
3.建构取向。认知评价理论强调对外部环境的评价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将认知评价作为情绪反应的核心。
生理取向、评价取向、建构取向的异同点:
相同之处:都认可情绪是主观遭遇某种诱发事件而引起的,都包含了某种生理唤醒、行为表现和主观体验几个核心成分。
不同之处在于情绪产生的过程,生生理取向强调诱发事件引起生理唤醒,决定了个体经历的情绪,体验情绪主题,在情绪过程中并无多大主动权评价取向,认为在诱发事件引起生理唤醒之后,情绪主题对世界的认知评价也是情绪体验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建构取向则认为情绪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情绪主题诱发事件,顺利唤醒和认知评价,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交互的过程。
情绪的三个核心要素:主观体验、行为表现、生理唤醒。
1.主观体验是指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主观感受,比如愉快、愤怒、忧愁、或悲伤等。
2.生理唤醒指情绪产生时个体的生理激活,它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变化,以及内分泌物质释放的改变。
情绪的生理唤醒主要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
3.外部表现是经历情绪时,外在行为表现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身体姿态和语音语调的变化表现出来,分别称为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第二章 情绪缘何而来
情绪客体:当欲求照进现实
真正诱发情绪的客体,不是外在现实本身,而是主题的欲求与客观现实的匹配关系。
按照需要满足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层次需要论。

情绪主体: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约束
情绪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情绪的载体。
人脑指代了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几个部分。
情绪的中枢神经机制
情绪的自主神经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是情绪中枢神经机制的重要配合者。
情绪的生化机制
内分泌系统的核心是由下丘脑—垂体—靶器官构成的三级系统。
情绪过程:自动与受控的有机结合

情绪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欲求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价值情绪的神经控制和激素控制,让情绪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是自动的。
阅读完这两章内容,感觉理论知识特别多,你理解了情绪的定义,以及情绪缘何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