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
2月,进出超市严格受限,爸爸说要是楼下那200多斤鱼现在能拿上来吃,肯定不用愁食物不够。说着就要拿起手机给幺舅舅打电话,说让大舅舅去老家时去幺舅舅家楼下钥匙。
妈妈说,你敢打电话,我就和你拼命,现在人人自危,到底是命重要还是鱼重要。
每次出门买菜时总能听见:
爸:要是有鱼还愁去买菜
妈:这么久没晒,断了这年念想
3月
村子终于通路了,妈妈要爸爸去乡下幺舅舅家拿钥匙,爸爸不肯,说人家估计就这几天回家,那么多天都等了。不差这一两天。
舅舅回家那天,爸妈第一时间冲到幺舅舅家拿臭鱼。
以身试吃
妈妈:我先吃,如果没事,你们在吃。
我:你这拿着生命危险来尝毒,我可受不起,这是死了也不让我安生啊。
爸爸:味道很不错!
我:有时候“错误”就是个礼物,在餐馆吃的臭桂鱼就是这个味,很好吃。
爸爸:对,美味。
一天后
妈妈:嗯,吃了不上火,闻着臭,吃起来还是蛮香的。
我:是哟,估计是以前咸鱼晒的干,多吃几块就嗓子疼,这个臭鱼因为腌制久晒的半干水分足,吃多也没事,咸淡也好,真是因祸得福。
爸:那以后就不晒咸鱼了,专门腌制臭鱼吧。
妈:就是不知道有没细菌,这腌制东西不健康,我一直看你们也没拉肚子,但总归不放心。
我:你就安心吃吧,要中毒早发作了,吃之前干嘛去了?
过了几天,爸妈外出办事,叮嘱我自己弄吃的。
到了中午肚子饿了,做个臭鱼,炒两青菜
看着锅里臭鱼,想起它从鱼苗长大到被打捞,再到腌制,悬挂晾干差不多接近2个月,还差点被扔了。忽然感叹造物之神奇,瞬间有了敬畏心,细心煎炸起来。
刚好父母办完事回来,正好赶上我做好饭。
妈:没想到有吃的,真的太好了。味道很不错,比我做的好吃
我:好吃就多吃一点,你们也辛苦了。
我和臭鱼一起成长
最初,我就是一条臭鱼,父母自身的纠结与挣扎让我无辜躺枪,内耗不已,
好在时光的打磨,就这样在煎熬中自我安静的成长。
有一天,错误是生命的礼物,因为创伤也成为了成长的动力,变成了一道不同于父母惯性中做成的一道菜,因为机缘巧合,冲破业力,变成一道风味独特的菜。
被质疑
可惜,新食物的到来,总没有那么容易被接受,质疑,自以为是的付出其实是枷锁,对自我的不接纳,对过去的不肯放手,就这么在双标的价值观下扭曲的上桌了。
不被接纳
哪怕每个人都觉得很好吃,妈妈依然在怀疑它有毒,不健康,因为过于陌生,因为她没吃过餐馆臭桂鱼。她依然不听不见家人的请求,下次我们继续买鱼这样腌制,她依然听不见继续沉浸在她有毒的恐惧里。
把嫌弃当做爱的表达
爸爸吃饭时狼吞虎咽,妈妈总说是我不爱听所以不上桌吃饭,其实是她自己受不了,我明确说,爸爸,你一定是小时候饿怕了,现在才改不了这个坏毛病,你受苦了,爸爸回忆小时候抢食时心酸,妈妈说她家不缺吃的。
臭鱼真正被当做被享受的一道美味
借吃饭契机,我帮爸爸表达他的情绪,妈妈也终于敢于说出她的不满,自此,饭桌不在是战场,而是沟通。真正的表达是我看见父母的局限与创伤,帮助他们表达心底的自卑与恐惧,接纳他们,至此,父母才开始放下防御与攻击,开始表达如何需要对方支持自己。
心路
把错误当礼物,对一切说yes
品味:舌乃心之门,感恩生命,有敬畏心,用心感受食物滋养生命,做出菜才是有爱的,万物皆值得细品
对父母的爱,不是忠诚,不是惯性,而是跳出,真正倾听出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表达自己。
无条件的爱:帮助一个人发现自我需要,并敢于满足自己。
沟通:处理了被看见,才有合作可能。
相信当事人有解决问题能力,身为子女,也只是帮他们看见,把解决问题权利重新教回他们手中。
有一天,真正敢于面对自己内心,肯定自己,满足自己,才有多余空间去支持他人,而支持本身可以让自己更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