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东京一年》,纯属偶然。
2018年北京机场,为打发时间,在机场书店瞎转。畅销区很显眼的地方,摆了一本红底白字的小书——《东京一年》。恰好有计划去东京,于是顺理成章拿起来翻了翻,没想到居然看进去了!
你们看过这本书吗?
这是一本读起来so easy 的书。自己是个急性子,而且随着年岁渐长,碎片时间能读进去书,真实属不易。《东京一年》是一个准留学生在日本的游走记录,不需要你酝酿情绪,不需要你有深厚文学功底,不需要你有高级思考力,只需要翻看,就能“下饭”的一本书。
但,和一般的口水书、虐恋网文不同,在容易阅读之外,这本书之所以能摆上机场畅销区,因为作者的年少成名;因为这本书可能带来的二十几岁文艺女青年欢喜、生气、窘迫、丰盈的生活共鸣;因为不露声色的文学功底。
作者蒋方舟。七岁成名,9岁写成散文集,2008年保送清华……在文学领域,被誉为神童。在接受名声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自然也有很多负面的声音。2017年网络群嘲,嘲蒋方舟和徐静蕾在圆桌派上的对谈,充分暴露了年少成名才女的浅陋;蒋方舟作为常驻嘉宾的《圆桌派》弹幕中也常常看到网友对她的冷嘲热讽。但,我读她的书,看她的一些活动演讲和节目,1989年出生的蒋方舟是比较坦诚和谦虚的。在《圆桌派》节目中,并不怕暴露自己的不足或欠缺,甚至常常自我剖析自己的缺点,比如参加《奇葩说》时对自己讨好型人格的反思,种种。公众人物的坦诚谦虚是值得尊重的,作家的坦诚更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
偶尔外出旅游,我会带上《东京一年》,在沙滩边看看书,打打盹。这本讲异国生活的书,可以带我们常常窝在国内的人,去看外面的世界;里面穿插的文坛故事,画展画廊,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可以让你暂时脱离日常三餐,丰盈一下文艺青年脑的精神世界。
《东京一年》没有华丽辞藻、高深理论,甚至连标题都没有,只是以某年某月某日替代。没有价值观输送,比如去歌颂生活的美好,或渲染现实的无情,只是真实记录琐碎日常。用比较犀利的网友的话说,这本书简直就是流水账;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她认为自己可能存在某种情感缺陷,写出的东西就是一个没有太大抓马情绪的观察者视角。作为读者,书里有句话或许可以解释她的文风起源:“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爱读作家的日记和信件——不仅仅是处于某种窥私癖,更是因为那仿佛是一种反向的摄影。”
在看到《东京一年》之前,我会常常读一些文辞优美岁月静好的文章,偶尔也会把自己的情绪起伏包装成文,但看了《东京一年》之后,忽然觉得文辞稍显矫情,尤其自己写的为赋新词的那种,更是偏离真实。现在,挺喜欢看流水账,甚至觉得比咬文嚼字能更客观地反应这个人眼里看到的真实世界。当然,真正具有高阅读价值的“流水账”,背后是有独到观点和行文逻辑支撑的。
常常出差,《东京一年》给了自己大大的启发,为什么不用这种形式,记录自己的行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