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文学前沿谈写作码字成文
真的“无冲突、不故事”吗?

真的“无冲突、不故事”吗?

作者: 阅读实践者开鑫一笑 | 来源:发表于2020-08-31 20:19 被阅读0次

    有小伙伴私下和我讨论,看了我的上篇文章《这样设计“冲突”,你的故事才有吸引力》,她对我说:一看到“设计”两个字就反感。

    原因就是,她特别不喜欢小说或电影、电视剧中的狗血和各种虐—不治之症、车祸、失忆,复仇、三角甚至四角恋。让她看的心塞。

    难道故事就不能风平浪静、岁月静好吗?

    其实,我也不喜欢那些为了冲突而冲突的作品,因为如果写作者是完全生硬的植入冲突来吸引眼球的话,作品一定没有她本身的生命力,直觉就会告诉读者,这是假的,不好看。

    那为什么还要说“无冲突、不故事”呢?

    首先,并不是“不治之症、第三者”才叫冲突,冲突其实就是一种变化,可大可小,目的就是为了揭示人物性格或者推动故事发展。

    比如《红楼梦》中,有一回就是薛姨妈让周瑞家的给姑娘们送宫花,并且言明“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周瑞家的于是先往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处,再往王熙凤处,最后去了林黛玉处。

    林黛玉什么反应呢?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你看,这里也不狗血,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就是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或者说小“冲突”,但是却将林黛玉的性格完全揭示出来了。这就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

    其次,故事的篇幅有限,它不是生活。这就决定了他在取材的时候要有取舍,要将一些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时刻,或者决定故事走向的事件写进去。而且,由于作品要反映的主旨不同,也决定了冲突选取的不同。

    比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要歌颂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向往,要怎样表现呢?总不能闷在心里,全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吧?像哈姆雷特一样迷茫、焦虑、踌躇?恐怕体现不出向往和勇敢追求吧。

    所以两个家族世仇的铺垫、罗密欧为朋友报仇杀死朱丽叶的堂兄、朱丽叶的父亲让她嫁给出身高贵的伯爵、等等“冲突”就顺理成章。故事的结局,两个人分别以死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就变成了全篇的高潮与升华。

    最后,冲突是手段、不是目的。冲突的作用永远是为故事服务,我们看文学作品不是奔着冲突去的,而是看人物和故事情节,所以冲突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人物性格和安排故事走向。如果不说一句话、不发生一件事就能完成上述目的,就不需要有冲突。

    写到这,让我想起了蒋雯丽考电影学院的故事:当年她考电影学院时三试题目是即兴表演:《唐山地震之后》,题目大意是“唐山大地震时你由于出差在外,躲过一劫,然而不幸的是家人全部遇难,由于瘟疫,你不能马上回家,一个月后,你终于回到家里,面对眼前的废墟......”。

    拿到这个题目后,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是一路寻寻觅觅走上来,然后看到“废墟”便扑上去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用手刨,有的甚至刨出金表还还欣喜的笑了起来。只有蒋雯丽缓缓走到表演区—默默地坐在“废墟”上。

    她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形体上没有什么动作,目光呆滞......半晌,她默默地抬起头来噙着泪,仰望天空,泪水顺着脸颊慢慢地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此时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场上的考官、考生们都被蒋雯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挚表演震撼了。

    所以,冲突虽然来自设计,但其实是作者对作品以及生活的尊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的“无冲突、不故事”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ep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