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语文老师困惑
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语文真是让人越教越困惑,越教越累。
首先是教材版本的更换带来的不适应。由小本的人教版到语文版,又变到大本的人教版,再到这几年的部编版。版本定下后每年内容又有微调。
确实版本的更换体现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内容设计也更全面科学。让我们一线教师觉得很累很困惑的是一些文言文字词读音和意思的变化,同样的选文版本,同一个字词音和意都变了。例如《三峡》中“夏水襄陵”的“襄”几个版本有解释为“涨上”,“漫上”、冲上”,词意接近。如果说教材是为了严密权威不能出错有偏差,可以理解。
考试时教材解释就是唯一答案,学生写近义词都不能得分。至于教材上没有的解释翻译呢,《教师用书》又成了唯一权威,有时连教参也语焉不详,大而化之。每个老师对同一个问题理解不一,用词不同,各种资料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读角度也不尽相同。这种问题很普通,最简单的例子是同一个课后习题答案各个资料都有所差别。允许多样化解读本意是好的,有利于发散思维。
可这样的阅读理解到了考试又派不上用场。当你的答案和试卷所给参考答案不一样,答题角度不同时就会被扣分。教授者,命题者,改卷者不是同一个人,彼此风格不一,用语习惯不同。所以即使是熟习的题型,做过的原题,用老师教过的答案写,考试时都未必能得全分。更何况那些变化的题。每年新出的题型。
同一份试卷,不同的老师批改有5分左右偏差属正常,还有偏差更大的现象。教师备课跟着题的变化年年变。往往同一课知识点越备越多,答案越写越长。文言文备课尤其典型。自然,学生也越学越难,越学越累。
教师培训年年有,各种先进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是听着有道理,做起来难施行。语文核心素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整天困在学校困在习的师生什么时候才能切实提高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