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罗振玉前往《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家做客,初次见到了刻在殷墟甲骨上的文字。他不禁激动连连,更是被这些文字所打动,从此,罗振玉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之路。
和其他人出发点不一样,他首先想到的是找到甲骨文的出产地。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竟然让他发现了甲骨文正确的出土位置:河南安阳城西的小屯村。
对于这一发现,罗振玉欣喜若狂,更是激起了他内心对甲骨文的热爱。他对甲骨文进行了广泛收集,是早期甲骨文收藏最多的藏家。由他收集的甲骨近三万片,其中能完整使用的也有三千多片。罗振玉集中精力,闭门谢客经过四十多天的创作,写成了《殷墟书契考释》。它的出版标志着甲骨学研究从古董时期进入到了文字考释时期。
罗振玉不仅研究甲骨文字,而且中年后的他还用甲骨文来书写。尤其是他将甲骨文字集成对联形成《集殷墟文字楹帖》和《及殷墟文字楹帖汇编》,其中的集联全部由罗振玉书写。这两部甲骨文集联字帖的刊行,开启了近代甲骨文书法的先河,使得甲骨文这一古老的契刻文字,进入了毛笔字张书写的新阶段。
罗振玉除了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其它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是近代农学的参与者,在简牍学、敦煌学等多领域也有开创性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奠基人和传承人。尤其是在抢救清朝内阁大库档案这件事上,罗振玉功不可没。
1908年,内阁以大库中旧档案太多为由,请奏焚烧。罗振玉时任学部参事,偶然发现档案中藏有大量珍贵史料,便让军机大臣张之洞阻止,并把档案归于学部管理。
1922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因为经费紧张,准备将这批档案装入八千麻袋卖掉。罗振玉听闻,又以一己之力借款买下了这些宝贵的资料。这也是有名的“八千麻袋事件。”
在历史的长河中,罗振玉用自己的热爱和行动,为中国文化和学术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给后来者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前方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