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梁惠王章句》

孟子《梁惠王章句》

作者: 凌烟阁主5221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08:43 被阅读0次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意思是说: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想必有什么办法使我的国家得利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君王说:‘怎样可以使我的国得利?’大夫就说:‘怎样可以使我的家有利?’士和老百姓也都说:‘怎样可以使我本人得利?’像这样全国上上下下互相争取私利,那国家就危险了啊!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大国中,大夫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大夫就拥有一百辆,这些大夫拥有的家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假如大家把义丢在后头,而把私利摆在前头,那大夫若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心怀仁爱却遗弃父母的人,也从来没有讲求道义却怠慢君王的人。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孟子见梁惠王是在公元前320年,其时,原来强大的魏国(因迁都开封,又称大粱,所以又称梁惠王)已经衰弱,其时“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上》)因此梁惠王见到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的回答却一针见血,据事论理,指出了“利”字当头的危害。孟子说:如果从国君到大夫再到士及庶人,全国上下,人人以利为首要目标,其结果势必造成利益冲突,互相残杀,上下离心离德,国家必陷于危亡的境地。

孔子曾说“放于利而行,多怨”。司马迁也曾感慨地说:“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所谓“常防其原”,就是说要经常防备“利”这个祸乱的根源。

孟子在劝梁惠王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先义后利”的观点,真可谓高瞻远瞩。孟子并没有否定“利”的价值,而是着重指出义与利在价值观上的不同,强调在义与利之间应以义为先,而不能把利摆在前头。他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这一观点,代表着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以仁义之道作为政治纲领,则人人亲其亲而敬其长,如此不遗其亲,不后其君,自然上下和睦,民生安乐,这才是振兴国家的治本之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梁惠王章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zr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