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首先,赏析一下这首诗。这首诗,是以孟浩然自己的口吻来写,算是一首记事抒情诗。
孟浩然到洛阳来拜访才子袁拾遗,想和袁拾遗聚一聚。却不料好友已经被贬到江岭。
听说江岭的梅花开得很早,那又怎能比得上洛阳的满园春色呢!
孟浩然到洛阳去拜访,可能是一时兴起,谁都没有说,想给袁拾遗一个惊喜。
也可能是早已写信告知,可是那个时候通信并不发达,说不定信都没有到袁拾遗的手上,就已经被贬了。
或者说好友刚刚被贬,因为那封信的地址,送信者不知道袁拾遗现在的住址,所以性无法送达。
孟浩然的心里落差是很大的。他满怀着想和友人欢聚一堂的喜悦,甚至是想给友人一个惊喜。但是换来的却是惊吓,友人被贬了。
自然诗人心中无限感伤,感叹昔日的大才子,今日已经被贬江岭;感叹友人的不公平的待遇,发出不平之声,才子本应留用朝廷为国效力,却不料被贬岭南;感叹自己本应该与友人见上一面,却因有人被贬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听说那儿梅花早早的就开放了。虽说是写那儿的的梅花,其实我觉得写的是远在岭南的友人。以花喻人,很是巧妙。
为什么不说那儿的别的花开了呢?一定要说梅花呢?
梅花暗示着友人高洁的品质,敢于同严寒作斗争。也就是说岭南那边更容易培养人不畏严寒,不畏困难的精神。但是再怎么样也没有在洛阳更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更能显示自己的才华。
诗人也是希望有人能够早日磨练品格,不畏艰险;早日回到朝廷,为国效力;早日与诗人团聚。
看似一首简简单单地写到洛阳拜访友人然后友人不在的诗。抒发的情思有五点。
其一,友人被贬岭南,对友人身体精神状况的担忧。
其二,对自己不能见到友人而感到惋惜。
其三,哀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感。
其四,也是对友人和自己前途的担忧。
其五,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孟浩然的这首诗整体上来说含蓄深沉,飘逸洒脱,字里行间中没有流入对友人的悲情,有的只是美好的祝愿。
用一种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简简单单的一个事情的经过,但是我作为一个读者代入情境,朗读之后,那种对友人的感伤之情,真的久久不能自已。这首诗的代入感真的很强。
仿佛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
孟浩然在路上坐着马车,掀起窗帘向外看去,前面仍是条条马路,到底什么时候能见到友人呢。
张口便问马夫:“还有还要多久才能到友人家?”
马夫理解孟浩然的急切之情,便说,“快了。”
快马加鞭又走了一程,终于到达了洛阳好友家。
袁才子本来住的地方的门童拦住了孟浩然,说:“你不能进去。”
开什么玩笑,居然不给我进去,这可是我的好朋友家呀,你们在开什么玩笑?孟浩然觉得很诧异,心里想着。
门童没有办法只能通传。
这个时候孟浩然忽然发现这个门头好像不是好友家的门童。
门童回来说:“我们家大人今日闭不见客,请明日再来吧!”
“劳驾,请问府上可是袁拾遗,袁大人。”孟浩然不失儒雅的问道。
门童说:“才不是呢!”
“我偷偷跟你说啊,要不是因为原先住在这个宅子的还算是个才子,我们家大人才不买这座宅子,现在想想都觉得晦气。”门童神秘地说。
孟浩然继续耐心地问道:“怎么了?原先住在的是个个才子,难道不好吗?哦,对了,你知道原先那户人家现在搬去哪里了吗?”
“你居然还不知道呢吧,你是从外地来的吧!原先住在这户人家的大人被贬了,据说是贪污受贿。好像到了岭南那边。”
孟浩然也不想与门童争辩什么,便说了句:“多谢。”
然后便坐着马车匆匆离去,自己又不知道有人现在住的具体的地方。
万般无奈之下写下了诗,《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以此来安慰排解自己的思念友人之情。
友情这个话题,从古至今很多人都会提及到,写到,多有情深意切之感。愿天下的友谊如涓涓长江水一样,永不枯竭,与皎皎河汉星一样,永不变暗。
![](https://img.haomeiwen.com/i21551024/cb08f9e253b6051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