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感觉全身酸痛,除了昨天早上跑步时摔破的膝盖痛之外,两个肩膀也在酸痛着。
不用理会它们,我有我的生活方式。每天六点,不用闹钟也会提前醒来。锻炼这一事,持续了几十年,最近几年没有间断过。
爸爸总是骂我,说一直喊腿疼,还老是去跑步,折腾!我不置可否,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跑步过量,因为冰雪天跑步没做好膝盖保暖,有了伤病,很长时间不敢再长跑。后来改用散步或者打羽毛球等少走路的运动,腿也疼,肌肉的酸痛更厉害。去年夏天时,腿和膝盖的疼痛怕冷与日俱增,也让我一度怀疑人生,情绪低落。去了几次省级医院,抽血化验结果出来,样样指标都正常。回来后,腿继续疼着。有时晚上疼得睡不着或者半夜会疼醒来。买了热敷带保暖,泡脚想缓解,终是没有效果。再继续跑医院,找最知名的大夫。
暑假里,终于如愿挂到那个最抢手的马医师的号。他的号至少要提前一个月才能挂到。有时挂了,临时有事,又去不了了。
走进桐木岭诊区的诊室时,终于看到了盼望已久的马医生。“望闻问切”不到两分钟,他就吩咐助手开药。我对他“看”我有些不满意,一次次强调说膝盖痛,怕冷,夏天三十几度也裹着护膝。他依然和助理说着中药名,没过多理会我。后来看我急了,摔出一句:“回去吃药不好,来拍片!”
十副中药吃到七八副时,我感觉腿的疼和冷有了一些转变,莫不是中药有效了?我高兴着。后来又加了十副继续吃着。直到今天,二十副中药完全吃完,腿的疼痛也几乎没有了。
我善于折腾,在家坐多了,就会感觉腿脚不灵便,硬邦邦的。几十年来,一直喜欢运动。起先,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瘦身。易胖体质的我,最怕自己长胖。于是,心血来潮的时候,一定要出去动动。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新陈代谢的减慢,不运动连走路都迟缓衰老了,就不敢轻易放弃运动。
有什么不好的呢?每天早起晨练,清晨的风清爽舒服,让我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我曾经说过最喜欢运动时的自己。自信,健康,阳光,对生活充满激情。
我也喜欢独自一个人时自己。我是个性格孤僻的人,早些年的内向,不善言辞,让我非常自卑。性格外向的人多好,我喜欢他们左右逢源的应酬着周围的人事时的自如洒脱。为此,我很谦虚的学着他们的优点。有段时间,我也喜欢聚会、社交,也时常把应酬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可是,我毕竟不是社交能手。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一个不内敛的举动或者一句脱口而出的话不妥,就会自责很长一段时间。也因为经常应酬、聚会,总会说错一些话得罪别人,又会郁郁寡欢很久。
再回想一个人的日子,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不用迎合着别人的心情,一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音量开到最大也不担心吵着别人。穿着睡衣趿着拖鞋去拿快递,蓬头垢面不刷牙,也不怕别人的眼光。我把这归结为摆烂,老了。
是的,行走半生,我不再是那个一说话脸就会红得语无伦次的我了。可我依然内向自卑着,这是原生家庭的产物,从小就形成的性格,怕是用一生也疗愈不好了。可我依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一草一木。
我喜欢大自然里一切美好的事物。春天的第一束阳光里,行走在早春风里的,少不了我。我喜欢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眼睛寻找事物。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每一样入了眼的,也一定入了心。为此,我寻樱花,看河流,在冬天的第一场雪后早早的出门看雪景。很多时候,我感慨于手机永远拍不出眼睛所看到的图景。再高端的手机,它始终拍不好我们入眼所看到的最美山川。于是,我行走于每一个有空的日子。总想多看看,总怕错过。
错过或许只是一年,或许就是一生。我怕。世界太美,自然也美,我不想错过。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新得主约恩·福瑟,我是在临上高铁的前一秒认识的。那些天一直期待的残雪变成了约恩·福瑟,有些惋惜,也没怎么意外。从去年寒假开始,我就开始读残雪的作品。今年的文学奖,我们都希望是她,却换成了约恩·福瑟。我当即就进入百度,中国的浏览器里还没有他的多少资料。只知道他是挪威人,知道《有人将至》、《红、黑》。知道他十几岁就开始发表作品,是继易卜生后又一个最知名的剧作家。
后来在淘宝上淘得了中国出版商临时印制的《有人将至》,在他的一篇篇剧作里读到挪威,读到他笔下的阿尔根西海岸乡村小镇的孤寂美丽,我坐不住了。也想去看看约恩·福瑟笔下、大西洋彼岸的北欧风光。的确,北欧小镇与众不同的异域风光吸引了我。可是,毕竟太远,又怎么能成行呢?只能一遍遍的看着大洋彼岸的美丽风光,望洋兴叹着。
然而,我依然不甘心这样沉沉的老去。不愿社交,内心孤独是一种。喜欢旅游、运动又是一种。我喜欢旅游,喜欢用眼睛记录生活的美、世界的不同风土人情。却越来越惧怕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