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也死于孤独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也死于孤独

作者: 至海九州 | 来源:发表于2022-11-05 23:19 被阅读0次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是索尔-贝娄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写成的,那时他已步入晚年了。

老人说话难免絮絮叨叨,技节橫生,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仿佛一颗茂密的大树,一不小心就跑到技叉上,钻入树叶丛中,看不见主干了。

整本厚达400多页的书,其实主要人物只有七个人,叙述者我—肯尼斯、主人公我的舅舅---本诺、本诺的第二任妻子---玛蒂尔德、我的学生和情人---蒂塔、我的父亲---鲁迪、还有医生拉雅蒙和政客维利泽。

主线故事其实一点而也不复杂,说的就是我的舅舅本诺是一位植物学家,有着精明的头脑和高深的专业知识,是身份显赫,地位崇高的专业知识分子。但生活上却有些呆头呆脑的,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15年来一直独自生活,但他渴望过上充满爱情和性的幸福生活。在经历了多次感情挫折和磨难后,一直未能如愿,直到玛蒂尔德的出现。

这个年轻漂亮又富有的女人让本诺着迷了,使他看到了无限美好的希望。于是,冲动之下,也没告诉我---肯尼斯和其它家人,就立马和她结婚了。

结婚之后,玛蒂尔德的本性逐渐显露出来,表面虽然腼腆淑女,端庄贤惠,其实内在是一个工于心计,刁蛮任性,拜金虚荣的物质女人。而且天天嗜睡成性,脾气暴躁,视钱如命。

玛蒂尔德之所以与本诺结婚,只不过是其物色的一个结交上流的阶梯罢了。正是利用本诺的身份和地位,玛蒂尔德频频结交名流,攫取利益。

可怜的本诺对此毫不知情,还以为他们之间存在纯美的爱情。直到后来被深深伤害后,本诺心灰意冷,选择了离开,去往了北极观察苔藓,以期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

如果只是单纯的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也许50页就够了。但贝娄却写得支离破碎,东拉西扯,显然,其内心是矛盾且深有所指的。

彼时的美国正处于20世纪70年代的物质大繁荣中,美国真正成为了一个消费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物质金钱至上,人人溺于声色之中。

没有人去追问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活着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在哪里?人们把爱情当成性的放纵,把活着和存在的价值放在了物质享受上。道德没有了约束力,金钱成了唯一指路标,文化变得空心乏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娄在思考,把幸福建立在金钱、性和享乐上,人真的能幸福吗?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社会吗?

主人公本诺以为拥有金钱、女人和性就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显然并非如此。他只得到了心碎和孤独。玛蒂尔德同样如此,拼命追逐金钱,得到的也将是心碎和孤独。

在那样的一个社会中,人上人这间没有真诚相待,没有爱和奉献,没有信任,没有感情,将只能得到心碎和孤独,而得不到真诚的交往。

相关文章

  •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也死于孤独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是索尔-贝娄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写成的,那时他已步入晚年了。 老人说话难免絮絮叨叨,技节橫生,想到...

  •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更多人死于心碎 ——王翔 人们在同一片土地上生存 却永远陌生 房间一个窄小的洞穴 人们佩戴整洁的微笑 ...

  •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

    “我”,是一位大学教授,对俄罗斯文化颇有研究。 “我”,脸色苍白,形销骨立,虽然出身不错,但却没能继承父亲的体魄和...

  • 更多的人死于暧昧。

    Vol.01 我们缺少爱的天赋,同时又不具备掌控爱的能力,只能在远离爱的地方,以相互吹捧的方式说着关于自己与对方的...

  • 死于荒谬,死于沉默,死于孤独

    长颈鹿卷缩着长长的脖子 尽力将它套入绳圈 以图吊死自己 他总是失败 老花蛇放弃了自己的腿 在沙地里扭曲腰肢 缓缓自...

  • 2021-01-17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碎片:fragment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灵魂哪怕在现实重复中也能窥见,...

  • 铭记

    我可以死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花盆 我可以死于战争 我可以死于孤独 我可以死于世界末日 我不能死于泡沫剧 我不能死于无...

  • 无知的无明

    许多人是死于疾病, 其实是死于疾病背后的无知, 更多的人,是死于偏见! 偏见比无知更糟糕,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 我的秋天

    每当到了秋天 我就会想起你;差海生先生 天堂之上除了你之外 还有没有诗人 他们也都死了吗 死于孤独 死于绝望 死于...

  • 植物王国的天才,不谙世事的怪人

    这本书的内容还未吸引我之前,书名就已经吸引我了——《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于是我带着好奇心开始阅读这个故事。 本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也死于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em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