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是索尔-贝娄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写成的,那时他已步入晚年了。
老人说话难免絮絮叨叨,技节橫生,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仿佛一颗茂密的大树,一不小心就跑到技叉上,钻入树叶丛中,看不见主干了。

整本厚达400多页的书,其实主要人物只有七个人,叙述者我—肯尼斯、主人公我的舅舅---本诺、本诺的第二任妻子---玛蒂尔德、我的学生和情人---蒂塔、我的父亲---鲁迪、还有医生拉雅蒙和政客维利泽。
主线故事其实一点而也不复杂,说的就是我的舅舅本诺是一位植物学家,有着精明的头脑和高深的专业知识,是身份显赫,地位崇高的专业知识分子。但生活上却有些呆头呆脑的,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15年来一直独自生活,但他渴望过上充满爱情和性的幸福生活。在经历了多次感情挫折和磨难后,一直未能如愿,直到玛蒂尔德的出现。
这个年轻漂亮又富有的女人让本诺着迷了,使他看到了无限美好的希望。于是,冲动之下,也没告诉我---肯尼斯和其它家人,就立马和她结婚了。

结婚之后,玛蒂尔德的本性逐渐显露出来,表面虽然腼腆淑女,端庄贤惠,其实内在是一个工于心计,刁蛮任性,拜金虚荣的物质女人。而且天天嗜睡成性,脾气暴躁,视钱如命。
玛蒂尔德之所以与本诺结婚,只不过是其物色的一个结交上流的阶梯罢了。正是利用本诺的身份和地位,玛蒂尔德频频结交名流,攫取利益。
可怜的本诺对此毫不知情,还以为他们之间存在纯美的爱情。直到后来被深深伤害后,本诺心灰意冷,选择了离开,去往了北极观察苔藓,以期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
如果只是单纯的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也许50页就够了。但贝娄却写得支离破碎,东拉西扯,显然,其内心是矛盾且深有所指的。
彼时的美国正处于20世纪70年代的物质大繁荣中,美国真正成为了一个消费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物质金钱至上,人人溺于声色之中。
没有人去追问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活着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在哪里?人们把爱情当成性的放纵,把活着和存在的价值放在了物质享受上。道德没有了约束力,金钱成了唯一指路标,文化变得空心乏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娄在思考,把幸福建立在金钱、性和享乐上,人真的能幸福吗?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社会吗?
主人公本诺以为拥有金钱、女人和性就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显然并非如此。他只得到了心碎和孤独。玛蒂尔德同样如此,拼命追逐金钱,得到的也将是心碎和孤独。
在那样的一个社会中,人上人这间没有真诚相待,没有爱和奉献,没有信任,没有感情,将只能得到心碎和孤独,而得不到真诚的交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