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级五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908天 2020—12—5
在网上搜到吴熙琄老师讲解的叙事课程,内容很好,问话特别灵活,总结如下:
外化的理念是人不等于问题。比如一个人说他很容易害怕,可以问他:害怕是什么?害怕会如何对你的生活带来影响?你对它的看法是什么?外化能够把人和问题分开,希望人们能够用珍惜问题的方式去靠近贴近问题。外化也可以用在特别宝贵的地方,比如一个人说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可以问:这个勇敢是什么?当你看到自己是勇敢的人时,会带给你怎样的影响?这叫贴近特质。每个人都是思考自己问题和特质的专家,当我们把“你的”害怕、“你的”勇气去掉了,让他们站在外面看这个害怕和勇气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的想法,透过这样的外化人们会丰厚他们对问题、特质等的看法。
外化是个很宝贵的方式,让人们有机会透过叙事的学派去看待自己的问题和一些宝贵的特质,所以说外话可以用在负向的问题上,也可以用在正向的、或是对当事人有宝贵意义的方面。
解构是去看看问题对人的影响。外化是把问题或特质摆在前面,让当事人去和它对话,解构是要看看问题对人的影响,其实除了看问题对人的影响,也可以去看特质对人的影响。其实解构也有外化的精神,去看待问题对人的影响时,人们开始会有新的思索。人的问题往往会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来定义它是问题,所以在解构里还会去看看这个问题有没有受到主流文化定义的影响,譬如一个人因自己的肥胖而自卑,我们可以问他说:一般来说社会对胖人的看法是什么?看到主流社会对胖人的看法,可以邀请被访者去看这样的影响和想法是怎么来的,他们可以尝试去看这种想法对他们的影响,其实他们比较希望用怎样的方式去看待自己,人们可能会说用胖来看自己是不公平的,其实自己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自己也是一个热情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我们希望能够透过解构去珍惜,去看到属于人们独特性的知识,所以解构有这么一个大的释框,就是主流文化带给问题的影响。
对问题要有好奇,不要觉得我们都懂了,比如一个个案说他很无奈,在我们一般的思维里面,小学生大概都知道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或是什么意思,可是如果无奈对这个被访者是一个很大的影响,透过解构的精神可能要去好奇地说:那个无奈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想到生活里会有无奈?然后在无奈里的生活最辛苦的地方是什么?最不容易的地方是什么?这其实也有外化的精神,把这个文字透过好奇的方式去看到它背后的东西,往往会看到被访者背后的生命故事。如果我们没有尝试去好奇,是不会看到的,所以这个地方除了有主流文化的解构之外,对文字用词的好奇,那样的解构也是很重要的。在对话里产生新的东西,这就是解构。
重写是叙事里的重头戏,就是希望能陪伴人们去外化和解构它的主线故事,我们还要看到那些支线故事,希望这些支线故事可以找到一些亮点,即所谓的特殊意义事件,看到对人们有特殊意义事件的时候,我们就尝试用行动蓝图跟意义蓝图来丰厚这些意义事件。
行动蓝图是从特殊意义事件里去看看有哪些行动,在怎样的时间、地点、跟随谁、发生什么事情等等,会从过去、现在、未来在不同的时间点去找不同的特殊意义事件。可以去看看这些行动带给人们的意义是什么,有时候可能是童年的特殊意义事件,去看看带给现在的自己有什么意义,可能是一个梦想,一个价值,一个体会。也可以用未来的自己去看看现在,看到童年的一个特殊意义事件给未来会带来什么影响?也可以去看看自己童年经历的痛苦或是创伤,可能会看到一些宝贵的、难得童年的自己,看到了自己这些新的体会,对童年可以如何见证?对童年又可以带来什么影响?因此在意义蓝图里也希望透过不同时空的自己来见证不同时空的自己。
行动蓝图和意义蓝图就是透过过去不同时空去看过去、现在和未来,去找到不同特殊意义事件的行动,然后再透过不同特殊意义事件的行动去看到不同时空可能拥有的意义,然后再去做不同时空的见证,这样的见证,有时候不一定是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有时候也可能是重要的亲人,比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也可以是好朋友等等。
叙事中的外化、解构和重写,最终目标就是希望陪伴人们看到对人们较有意义的自我认同,就是对自我认同的再建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