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九号,今天有点累,眼睛酸痛睁不开。
昨天终于把看了一个多月的《亲爱的,伯德太太》看完了,如我上一篇文章提到,因为意外而怪罪活着的人,最后都提到了这些观点,那个可怜的生气的人也是这么想的,最后来找对方,很坦诚的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已经去世的人,而怪罪本来没有错的人,已经失去了一个人,还能再失去一个朋友吗?
结局可想而知,是个喜剧,两姐妹重归于好了。
结果我是比较认可的,这样写也显得合理一点。但感觉结尾转的弯有点大,好像过于夸大剧情的安排了,反而不够自然。
能称得上名著,也是有很多的优点的,这里我只是针对个人的看法发表了一些浅薄的看法而已。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貌似我不怎么喜欢写阅读感想,但会就文章中的某个观点加以评论。而且不喜欢已经结束的话题,那些刚开始看形成的疑问成了我看完一本书的连接点。
看着看着总是会有很多想法出现,有些是疑问的,促使我看完整本书。这也是一个作者的写作表现手法,让读着看完一本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以前看书总是看剧情,不够跌宕起伏的看不下去,或者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想想我已经放弃了很多本看了一本或者看了开头就没有结尾的书。
而现在,我觉得越是平淡的东西越是真实,生活就是这样的。没必要追求什么激动人心的情景,真实的生活里更多的是平淡,细水长流。
现在看的书也偏向于平淡的生活类的,拓宽了阅读范围也是一件好事。
就好比昨天看完的《亲爱的,伯德太太》,在以前可能我不会看这类的书,根本就是看不进去。现在我看完了,还能得出点自己的想法。
一本书,我总是想不起书名,记不起人物名字,有些名字太长,有些记得不够深刻。
看完亲爱的, 我立马又给下一部书开了个头,但始终想不起来书名。剧情倒是记得清,还颇有感慨。
有的时候脑海中会突然闪出一个画面,总是分不清这是视频里看到的还是书上的内容。
傻傻分不清,是内容太过于深刻吗?已经分不出来是纸上的,还是图片上的。
喜欢看书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自己看的内容会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一字一幕,像过电影一样。所以分不清是哪个形式也是情理之中的。
一本书,我总是纠结题目跟文章的内容关系,可能也是因为我不怎么善于给文章编题目,所以关注的也多一点。但总感觉有些书的题目跟文章的内容关系不是特别大。可能我对于题目的编写理解上有误差,我总觉得题目就是应该是文章的一个题眼。细想下来,一本厚的书,能用一个题目表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的,就算可以也是很难的事情吧。
所以再题名这个问题上, 我需要更多的去学习和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