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又看到母亲给2岁的儿子洗脸洗屁股用同一条毛巾,内心的不快“噌”一下就冒出来了。
“妈,现在手足口病闹的很厉害,洗脸洗屁股用同一条毛巾很容易让病菌入侵的,这种病就是不讲卫生引起的!”
“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就你讲究多,你小时候还不是在地上长大的,也没见你生什么毛病,你要看不惯我弄,那就自己来!”她没好气的回了我一句。
“我要有时间自己来,就不麻烦您了!说完郁闷的出门了,因为今天刚好约了一家公司面试。
十月的南方城市,街头依然炎热,从公司出来,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并不想回家。
看着来往的人群,远处一位训斥小女孩的妈妈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推开孩子的那一瞬间,我有过去阻止的冲动。想起了我的小时候,母亲把我送回了乡下外婆家,临别用力推开我的场景,忽然就泪如雨下了,泪汗交织,妆花的一塌糊涂。
终于,我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记不清上一次跟母亲和颜悦色的沟通是什么时候了。
小时候母亲是严厉的,时常苛责我和父亲,她心中太多不快,经常字字如刀。
印象中母亲最温柔的画面应该就是我上大学离家后的那段时光吧!也是因为想表达对母亲的不满,所以离家到现在的城市,远离家乡。
每每拿起电话,传来母亲细腻的嘘寒问暖,刚开始的时候,我既惊讶又惊喜,颇不习惯,但心里极大的满足。
后面渐渐喜欢上了这种亲昵,经常有事无事跟母亲通电话,大小事都跟母亲絮叨一番,那是我最贪念的母女时光。
自从有了儿子后,那些画面也时常轻轻忆起,尤其在我对着顽皮的儿子一番怒吼后,儿子满脸泪花时,我后悔而自责,内心矛盾不已。
明知儿子需要什么,就像当年我对母亲的渴求一样,结果总是逆向行之。
终于,我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母亲!
母亲做事雷厉风行,我做事也求快,时常急躁,缺乏耐心。
有时候儿子吃饭总是三心二意,边玩玩具边吃饭,让他自己吃,吃的到处都是不说,好不容易一口吃到嘴里,又吐回勺子里。看到此景,我狠狠的打儿子的手板,看着哇哇大哭的他,又难过又懊恼。
读了那么多育儿书的我,明知道这是孩子练习的一个过程,需要我耐心的引导,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次次对着小小的他动手。
母亲生性悲观,很难取信于人,也因为这一点,总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比如她偶尔身体不适,出于关心询问,她会拒绝回答,过后又会跟其他人说她生病了都没人关心;一起出游玩耍,她不是嫌外面饭菜不干净,就是担心儿子受伤,然后全程将儿子放在婴儿推车里,不让他下来。她和父亲的关系也一向如此,父亲关心她,她说虚情假意;父亲薪资悉数上交,她总怀疑父亲藏私房钱···等等。
老公在事业单位工作,以前二人世界的时候,从不为经济发愁。
生了孩子后,我辞职在家。供房、养家全在他一人身上,公婆还未退休,我母亲便主动提出来帮我们照顾孩子,我和老公十分感激。然而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不但没有增进我们间的感情,反而在这一堆家庭琐事中,我们的家庭关系乱如麻。
结婚前老公是个沉稳有担当的人,要说坏习惯应该就是做事拖拉,当时已经接受了这一毛病,却不曾想过,要真正接纳是那么难。
有一次休息,他在家看儿子,我临出门前交代他何时要给儿子换纸尿裤,殊不知,待我回家一看,儿子纸尿裤满了,又拉了屎,漏的到处都是,老公有愧,赶紧放水拿衣服。我火急火燎的给儿子边换纸尿裤边对着他唠叨开来,声音提高了好几个分贝,甚至翻起旧账。
终于,老公摔门而去。
留下泼妇一样的我和吓哭的儿子···
久而久之,老公回家越来越晚,我心生疑虑,待晚上他睡觉后,偷偷翻看他的手机,直到没发现任何异样,才放心睡下。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我在查他的行踪,只是我们夫妻的交流越来越少,也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工作,圈子小了,无从交流。又或许是我对他的不信任和执意改变他而导致我们的关系变了吧!
终于,我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其实小时候母亲在物质上从未薄待我,从不让我做家务,只要我专心学习就好,其他一切不用管,她哪里知道我渴望的是她的爱和亲昵,想要的是妈妈的温柔呵护。
对母亲,我是既害怕又充满渴求,甚至求而不得,在我需要她的那些岁月里,她爱着我,也深深伤害着我。
我不希望我孩子有一个这样的妈妈,所以生儿子之前我就读了很多育儿书,坚持科学育儿,这两年儿子生活上的确被我照料的很好。
可也就是这两年,我把自己弄的像个刺猬,最终成了我最讨厌的那种人。
我可能就是网上写的那种长大后的“白眼狼”。
按理说母亲帮助我照顾孩子,这不是本分,是情分,我理应万分感激,不应计较。可现在我不能宽容母亲的所作所为,我和儿子的关系也并不理想,夫妻关系也并不和谐。
最大的痛苦不是看不清问题,而是看清了问题依然束手无策。
焦虑、烦躁、失望,无数次想放弃婚姻,可是看着儿子又于心不忍。
我爱他们,却伤害他们,而自己也伤痕累累。
听完这位妈妈的叙述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能感受到她的无奈与痛苦,庆幸的是她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学习育儿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
学习育儿知识看起来是为了科学喂养,但还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就是看到自己,放下孩子。
我们在学习育儿的过程中了解了原生家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唤醒了自己的潜意识,发现了童年的缺失,转而把这种情节投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来弥补我们的过去,所以对父母也会生出怨恨和不满,家庭关系就会失衡,充满矛盾。
就像网络那句:父母在等孩子报恩,孩子却在等父母道歉。
其实在父辈那个年代,吃饱穿暖为时代需求,所以没有人关注孩子心里是否健康,内心有何需求,可能他们自己小时候内心也是贫瘠的,更不用谈满足孩子。
我们渴求的,也正是她们不曾拥有的。
而当我们自己有了孩子后,带着内心的缺失,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稀有物—花瓶,随着育儿知识的学习,对孩子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当留下心理阴影,甚至不知如何安放,唯有紧紧拥入怀中,谁要看都不给,殊不知过度紧张却把花瓶摔了,还刺伤了自己。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映出整个家庭关系的真实面貌,上下两代人的情感链接全扭打在孩子身上。而人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在宽松、稳定、和谐的环境里才能感受到自己被接纳。
我不是轮回论者,但相信因果循环。
正是因为孩子,促使我们学习,而学习是为了了解,因为了解,所以放下过去;
正是因为孩子,引领我们与上一代和解,与过去告别,走出原生家庭教育的循环;
正是因为孩子,他时刻用他的安全感提醒你,和谐的夫妻关系才是亲子关系的基石。
所以,先学会爱自己,才有爱人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