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婆媳之争,是因为中国的年轻人还是十分依赖家长的帮助,房子首付需要家长来帮忙出,生了孩子需要家长来帮忙,所以自然而然会因为过多的干涉和代沟而产生矛盾。
可是,再来看看法国的家庭,父母很少干预成年子女的家庭生活,一是因为法国年轻人对房子不是刚需,买不起就先租着,二是即便有了宝宝,婆婆也不会来帮忙照顾,那他们到底用了什么招,怎么搞定难缠的熊孩子的呢?
法国鼓励生育,父母有产假、育儿假,生了孩子还有补贴,福利不少。但现代父母的工作压力不小,双双回去上班以后,小宝贝找谁带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
学龄前儿童:托儿所
这也是最多法国年轻爸妈选择的方式。
集体托儿所可帮忙双职工父母、参加培训或有个人困难的父母照看2个月至3岁的幼儿。这类托儿所通常每天7点半至18点半或19点开放,而某些医院托儿所也会帮助上夜班的父母照看小孩。
所有的托儿所都必须获得政府机关的批准才能设立,保育员的数量也有严格规定:每5个不会走路的宝宝必须配备至少1名保育员;每8个已经会走路的宝宝必须配备至少1名保育员。在一个可容纳40个以上儿童的大型托儿所里,必须配有一个专业导师为孩子们组织各种启智游戏,另外还要有一个儿科医生与托儿所保持固定联系、一个心理医生参与保育员团体会议及定期召开的家长会。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很多弊端,
首先保育员数量还是不够,经常听到法国年轻妈妈抱怨宝宝又在托儿所里磕到了碰到了,或者因为尿不湿没有及时换,而顶着一个红红的屁股回来了。
其次是作息时间安排及疾病。许多家长早出晚归,提前下班接孩子困难重重;另外,一些疾病也容易在孩子中间传染,因此一旦有孩子生了易传染的疾病,就必须呆在家里。
最后收费是按照家长收入计算的,最高封顶一天可以到50欧一个宝宝,拿失业救济金的人貌似可以不交钱,对于一些高收入家庭,这就有些不公平了。
育婴保姆
这是法国更多高收入家庭选择的方式,也就是中国的所说的保姆。价格会更高一些但是一个保姆最多照看三个宝宝,所以宝宝也可以得到更多精心地照料。
表面上看来这种方式不错,可以免去接送孩子的烦恼,但是,跟中国一样,保姆的资质就会产生很大问题,所以经常会发生一些纠纷及事故。法国的保姆们经常都是一些从贫穷国家来的难民,所以法国的爸妈们有时也并不怎么敢用他们。
且私人保姆的单价也较高,一个小时一般在十几欧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一天10个小时就要付给保姆接近150欧的 工资,比集体托儿所高出了三倍不止。
而且还有其他额外部分的的花销,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如果家长不提供食品,要支付给保姆照顾孩子饮食的补贴;如果保姆开自己车接送孩子回家,要给予她交通补贴。
所以现在很多家庭会两三家一起聘用一个保姆看顾小孩,以减少支出。
税务优惠
不过法国政府为了鼓励生育,还是采取了很多税收上的优惠。
凡是把7岁以下小孩交给职业育婴保姆或托儿所照看的家庭(不在自己家里),无论家长是否工作,都可获得的减税预付款相当于为每个小孩支付的托儿总花费的50%,但最高每年可获得1150欧元。
如果是请人到家里看孩子,每个家庭为照看孩子花费支出的一半可以获得减税优惠,费用每年不得超过12000欧元,即可减税的金额部分为6000欧元。
为什么中国的托儿所消失了?
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托儿服务在中国城市中非常普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开办了托儿所,员工在上班时可以把小孩放到其中托管。中午休息的时候,女性职工可以去托儿所短时间照看孩子,非常方便。怎么现在都没有了呢?
其实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广泛开展市场化改革,提出“全面剥离国有单位的社会责任”,托儿所和企业相互分离,福利性的托儿服务体系被全面废止,对婴幼儿的照料责任交给市场。
第二,独生子女愈发娇贵,很多家长并不放心将孩子送入托育机构。托管需求的降低,使得托育机构不再成为必需品。
现在建个托儿所有什么困难?
一位律师就曾表示:“参考幼儿园,托育机构从设立到审批,至少需要涉及师资、餐饮、卫生、防疫、消防、安全、收费、税务等项目,还需要专门的区级部门或机构的审批和监管,粗略算下来,大概涉及十多个行政职能部门。遗憾的是,从国内托育产业现状来看,每一个方面,我们几乎都站在零起点上。”
且最近民办托儿所的普遍信任度不高,要想更多解放年轻爸妈的劳动力,鼓励生育的话,小编觉得还是需要政府牵头向法国学习,办公立的比较靠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