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快与慢

作者: findingsea | 来源:发表于2016-04-26 14:09 被阅读170次
    《时间,快与慢》

    前言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当我们拥有了更多节省时间的技术,反而觉得时间更不够用了。你还能认真地读一本经典名著么?坐下来亲手写一封书信,写一篇日记么?你还能心无旁骛地休息一整天么?关掉网络和手机,只是陪家人聊天,陪孩子玩耍么?你还能安静地思考一个复杂问题么?

    谁绑架了你的时间?

    信息革命产生了两个巨大的悖论:一是所有可能节省时间的技术,产生的结果都与人们的预期恰恰相反,而且与以前相比,我们感觉时间越来越少,压力却越来越大;二是到处都能得到的信息不仅没有让我们见多识广,反倒令我们更加茫然无措。慢速的时间正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

    我们不知不觉地成了科技的奴隶,而我们本来是想用科技来获得自由,现在却越来越困惑。《时间,快与慢》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理解信息社会所带来的不可预料的后果。

    信息填满了所有空隙


    木心先生有一首诗《从前慢》,一度走红网络,里面有一段: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首诗之所以受到大家追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对现代社会的高速生活感到厌倦了。

    当今时代大量无阻碍流动的信息,填满了我们生活的所有的缝隙,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与这个世界联通着,各种信息和事件裹挟着汹涌而来,仿佛没有停顿,也没有止境。其结果是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一系列歇斯底里的饱和时刻,没有「前后彼此」之分。实际上,由于下一个时刻很快来临,「此时此地」已经受到威胁,以至于活在当下已经很难了。

    这种极度匆忙的结果势不可挡,作为心里范畴的「过去」和「将来」,已经受到专横的时间的威胁。当今是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卫星、短消息和电子商务的时代。无论何时,只要一方处于发送状态,最稀缺的资源是其他各方面的注意力。当某方成为接受者时,最稀缺的资源是迟缓而持续的时间。这里存在着当代社会的张力。

    弹性工作制,这种新工作方式受到商业评论家和社会科学家的吹捧,认为它可以打面机地改善程式化「朝九晚五」的沉闷工作。然而带来结果往往使得其反。家庭生活的时间被占用,休闲时间被工作挤占,连空隙时间都被小的任务充满。或者,从更普遍的原则来看,可以说当前巨大的灵活性见证了信息传播夺走人们时间的灵活性,人们的时间比以往填充得更满。

    经济增长、节省时间和推进效率的技术,使我们日益富有,并越来越有效率,这让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从事自己的活动,但是有充分理由怀疑这会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更多的弹性使我们的柔韧性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选择让我们更不自由。

    速度是种传染病


    奥斯陆国家剧院一位资深的歌剧首席女主角回忆,她参加演出的易卜生名剧《罗斯莫庄》整整持续4个小时,从1998年开始,这部戏剧的舞台表演时间却只有118分钟。

    管弦乐队连续演奏贝多芬的138首作品,但是每一首只演奏前面的8小节。未来10年,管弦乐可能就演奏每一首曲子的第一个音符了——共138个音符。再过20年,乐队演奏贝多芬的乐曲,全部加在一起可能只是一长串的嘈杂音,就像贝多芬失聪第一天所听到的声音。

    电视上,每条一闪而过的新闻出现的时候,总是那样急促和焦虑,因为下一块新闻碎片已经迫不及待登场。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香烟代替了烟斗,玉米片代替了麦片粥,电子邮件正在取代纸质信件,两分钟的新闻影片在新闻界是最热的产品。报纸的文章越来越短,电影镜头的切换更加频繁。根据我们所收邮件的数量,我们每个人回复电子邮件所用的时间,正在按比例减少。速度是一剂毒药:我们在快进键中探索电影观察自己,公众对于缓慢的运动日益失去兴趣。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更具爆发性的运动;当我们在街上行走或等候交通信号灯变化时,我们会使用移动电话来填补间隙;当电车晚点5分钟,我们会谴责市镇运输管理部门。过了这么多年,我们还在等待链接更快的计算机与互联网。

    总之,一切都在加速,而且我们还在渴望更快。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某区域的速度,对速度的渴望会蔓延到新的领域。机场快巴抵达公交站台的速度越快,等待每隔5分钟一趟的公交感觉的时间越久。正如计算机网络已经变快一样,许多人已经习惯了网络连接所需的等待时间,实际上着往往只是很短的时间。即便使我们按下键盘,就能看到网页的内容,我们也不一定满意。期间所需的等待时间——几年前的10秒与今日的2秒,一样让人们无法接受。

    这个原则具有一般有效性。坐飞机从奥斯陆到哥本哈根,需要40分钟的时间,此时若耽搁15分钟就会完全不同。若选择乘坐轮船,穿越斯卡格拉克海峡需要整整一晚的时间,这样,早到或晚到15分钟就没有多大的差别,这是由于轮船的速度不利于精细的省时计划。其他的活动可以等待。换句话说,不管是人还是生活领域,快速的时间都具有传染性。

    高速带来的副作用


    网络空间的增长率超过其他所有事情。收音机从发明到500万人使用,只用了38年时间。数十年之后,电视机出现,只花了13年就达到了与收音机相同的用户数量。而互联网达到这个用户数,仅仅用了4年。

    速度不仅具有传染性,还能使人上瘾,但是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一个人可以同时做3件事,而且都能做得很好。同样,一个人也可能同时做6件事,而且6件事都能做好。甚至,还有人能同时做好12件事。然后,他们接着做第13件事时,却完成得非常糟糕。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本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可以不产生任何激烈的后果,但是突然抵达临界值时,整个系统就会发生跳跃性变化,产生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其外部特征也会发生彻底的变化。

    信息碎片化

    越来越多的信息正在为日渐缩小的空间而争战。一个很明显的后果是每个人花在每条信息上的时间正在减少。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文章日益变短,其承载的信息更清楚,但分析却越来越少。在信息过剩的时代,每个人可能都能拿出10秒的空闲时间,但能拥有整整一分钟闲暇时间的人并不多。因此,最快最紧凑的媒体就有竞争优势。

    专注力下降

    专注力的下降,和信息碎片化是互相作用的。1995年,一个信息片段可以吸引人们15秒钟的注意力,现在可能已经不超过5秒钟了,生产商为追逐市场的需要,不断对信息进行删减和压缩。信息的碎片化,使得人们难以保持长久的专注力;而专注力的下降,又使得人们只对碎片化的信息感兴趣。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难以完整读完一本书,甚至是稍微长一点的文章,因为我们习惯了完全碎片化的信息模式,就难以再获得长久的专注力。

    鉴别成本转移

    网络记者工作节奏太快,几乎没有时间去检查新闻的来源,因此,这种负担就转给了读者。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民意测验表明,公众已经不信任新闻记者。当新闻报道的标准变成立刻呼吁民众和快速出版时,过去的方程式「信息=自由=民主」,就已经很难成立了。信息革命的一般原则是,同样的事物需要在快慢之间进行「公平自由」的竞争,结果往往是快者获胜。

    高速的反作用

    技术无疑可以释放时间,但有些时候技术会突然走向反面。现在大城市里汽车的数量已经高得无法想象,以至于汽车降到了自行车的速度。航空旅行也是一个明显的案例:当前欧洲各个主要城市之间的航班,有一半以上要延误。在奥斯陆与欧洲其他城市之间的飞行时间如此之短,以至于人我们容易认为去哥本哈根只要45分钟,去伦敦也只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但是,还有很多准备和后续活动,排队进行安检和出入境检查,当交通拥堵时还要等待分配起飞时间空挡。另外还要从皮卡迪利大街开车进城(几乎与挪威到伦敦的飞行时间相当),或者搭乘出租车时极度苦恼的体验,离家时还要预留额外的时间。

    慢速时间的乐趣


    在我们讨论慢速时间之前,有两点原则先要表明:

    • 可以迅速完成的事情,就应该快速完成。慢速不等于拖延,应该用(或者可以用)现代生活节奏完成的事情,就要用现代的节奏去做,别用慢速时间做借口。
    • 只要没人收到伤害,闲逛是一种美德。只要不影响别人的生活和工作,适当地留出闲逛的时间,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那如何保护慢速时间,并享受它带来的乐趣时呢?

    第一,在自己的计划中安排慢速的时间。

    慢速时间是需要自己设计和保护的,人们可以依赖个人和职业的位置,在个人层面上用不同的方式保护慢速,有必要自觉地加以选择。例如,每隔一周的星期三去听音乐会,或者去逛博物馆,不受干扰也不从不间断;每周周末有半天,只和自己家里人待在一起,关掉手机不接触外界的事情;每周二晚上不开电脑只看书;等等如此。

    第二,延迟是伪装的祝福。

    不要因为会议延期而觉得宽慰,延迟并不是真的慢速,而且有时会产生更多焦虑,需要在开始的时间就意识到这一点。

    第三,小木屋逻辑。

    在北欧国家,小木屋的概念具有特殊的含义。真实的小木屋要么位于偏僻和荒芜的山间,要么就在海岸线附近的荒滩上,此时缓慢的瞬间接管了一切。有些人甚至拒绝在小木屋中使用电,孩子们上床比平常晚一小时,晚餐是因为饥肠辘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的想象特别丰富,下一刻似乎永远不会到来,不需要越过这一刻去看它,把它放到一边去。在城市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自己的「小木屋」,可以是舒适的自由空间,看书写作,隔断外接的干扰,也可以是旅行,唤醒生活本能。

    第四,学习长期的技能。

    快速学习的文章和书籍充斥着现代生活,例如,《21天学会C++》、《五分钟搞定GRE写作》或者《每天7分钟教你练出腹肌》等等。尝试过的人都知道,大多数技能的价值,和习得它所需的时间是成正比的,所以想要享受慢速时间的乐趣,可以优先考虑那些需要长期学习的活动:学习弹爵士钢琴;学习法语;熟悉符号逻辑;读《尤利西斯》;学习厨艺;……

    第五,有必要在快慢的时间之间有意识地进行转换。

    坐立不安成了现代人的特性之一,而且这种特性还在成长。一般来说,这种心理特征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缓慢的时间遇到了对快速时间的期待。上下班高峰期和航班延迟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有必要意识到,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些情况,而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切换。我出门时习惯带一本书,或者带Kindle,既是对快慢心态的调整,也是对缓慢时间的利用。

    结语


    《时间,快与慢》一书提倡的是,我们必须理解技术带来的这些副作用,不是为了讲计算机和移动电话降低为历史的垃圾,而是为了已明智的方式使用它们。

    值得一提的是,《时间,快与慢》成书时间较早,并不包含最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新朝。但这在我看来,这是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因为作者在书中的表达的对技术副作用的担忧,以及高速时间的带来的诸多问题,在当下社会,在互联网更加发达的今天,不仅没有缓减,反而更甚了。

    作者在书中表现出的,不管是观点的前瞻性,思考的深度和对现实生活的知道意义,都让本书十分值得一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间的快与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kq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