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汉字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无所不用。但是,大家知道汉字是怎么来的? 相传,远古时代是没有汉字的,更没有纸笔,只能靠结绳记事,即小事系一小结,大事系一大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来发展到用刀在木竹上刻符号作为一种记事。就这样,一直延续到黄帝时期。但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事情增加,名物居多,用结和刻木远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仓颉开始了造字!
图片发自网络仓颉 ,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 相传仓颉生有“双瞳四目”,在黄帝手下效力。 黄帝派其专管食物的多少,牲口的数量。仓颉聪明,做事又尽心尽力,很快就心中有数,难出差错。但随着粮食和牲口数量的增减,只靠脑记就不行了。于是,仓颉开始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代表各种不同的牲口与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数目。但时间长了,就发现这个办法不行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就可以了,十分方便;而减少的数目想要在绳子上将打的结解开就十分困难了。这下可难了。仓颉开始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绳子上系贝壳,增加时系一个贝壳,减少时将贝壳从绳子上解下。此法非常有效,仓颉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他这么能干,就安排仓颉做更多的事,比如部落内人口的数目、每年祭祀的次数、每回狩猎的分配等。这下,仓颉又犯难了,靠添绳子和挂贝壳已经行不通了。怎样才能不出差错? 有一天,仓颉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看到几个老人正在为往哪条路走而争论不休。一个老人坚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追到鹿群;一个老人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若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机会。仓颉上前询问,才知他们是根据地上野兽的脚印来认定的。仓颉心中欢喜:既然每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用一种符号来表示自己所管的东西?于是他高兴地狂奔回家,日夜思索,到处观察,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仓颉将这些符号叫做“字”。果然,将事情管理的有依有据。
图片发自网络黄帝听说后,对其加以表扬,并命令仓颉到其他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办法。慢慢地,这些字的用法,推广开了。
图片发自网络据《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仓颉造字成功,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 读者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