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启示三:如何获得领导赏识?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各阶段的择业就业特征多少都有些了解。网络关于XX岁现象的泛讨论和各行业人士的吐槽,以及专业人士测算出的职场黄金期只有短短十五年的结论,加剧了人们对于寻找成功捷径的焦虑情绪。俗话说,高人指路不如贵人相助,所以,“如何在职场得到领导的赏识?”成了知乎等平台上的热点话题,然而看过之后,总觉得值得点赞的回答太少,倒不如从《曾国藩》中寻找答案,看看在职场得到领导的赏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曾国藩生来资质并非上等,家世也不显赫,直到23岁中了秀才后,才慢慢地于读书科举一事开悟,并不断积累人脉,获得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贵人相助,37岁时官至礼部右侍郎。后来抓住镇压太平军的机会,实现职场转型,成为几十万湘军统帅,在肃顺、恭王等赏识庇护下,凭非常武功获得人臣至高荣誉。他是个成功逆袭的草根,也是提携成就他人的贵人。他的赏识和被赏识均有迹可循。给笔者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影响因素一:出身与资源 关键词:可利用价值
穆彰阿最初看不上曾国藩,因为他是农家子弟,而且是汉人,帮助他于已无益甚至于名声有损。后来发现曾国藩在文物鉴定方面有可利用价值,才转而对他进行了一系列考察,确信他是德才兼备的人之后,才积极地为他举荐。
而曾国藩自发现塔齐布之后便着意笼络,刻意为其频向朝廷举功保荐,甚至将个人赠送官兵的、代表军中殊荣的一号腰刀颁给了他,主要原因就是塔齐布是满人。曾国藩需要塔齐布带兵打仗,更需要塔齐布为他制造一个满汉亲密无间的形象,以消除朝野内外的各种猜忌、嫉妒以及形形色色的流言蜚语。
得到赏识之后,曾国藩和塔齐布都懂得知恩图报,穆彰阿将曾国藩家五世同堂这个资源都挖掘利用了,好让曾国藩获得皇帝赏识。曾国藩更是悉心指点塔齐布一个赏字笼人心,牢牢将绿营实权控制在手。有了贵人的助攻,被赏识者的人生从此一路加速向上。
现在的职场晋升之阶,同样始于出身与资源。招聘岗位应聘资格明确985/211/双一流学校统招毕业生,招聘面试官询问家庭背景,无非就是看你出身的社会阶层和能关联上的社会资源。最终雇佣双方感到身份和资源匹配度符合“门当户对”标准,彼此携手才能走的更远。
不过,出身寒门并非永无出头之日,只是道路曲折点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出身越来越与自己的努力相关。上学之前,家庭是出身;上学之后,学校是出身;工作之后,单位是出身,职务是出身,荣誉资质是出身。而随着出身的优化,一个人的资源越来越与自己的连接能力相关。敞开胸怀、诚信交友、礼尚往来、踏实做事、舍已为人,可以不断地积累丰富自己的资源。
人生不会始终平静如水,一切都依“形、势、运、气”的改变而改变。你的出身和资源有四种变化可能:高开低走、高开高走、低开低走、低开高走。千里马在寻找伯乐,伯乐也在寻找千里马。把握关键词“可利用价值”,积极向上并付诸行动优化自己的“出身与资源”,朋友多了路也多,或许就有通向领导的那一条。
反之,过于强调自己的不幸或优秀,避谈亲友曾给予的帮助,从无感恩之心和精于算计的人,谁也不愿帮助他/她,更别说领导赏识。
影响因素二:相貌与气度 关键词:与领导的相似度
佛经云,相由心生。相学和相术也经久不衰,通过观察分析人的形体外貌、精神气质、举止情态等方面的特征来测定,评判人的禀性和命运。位高权重的领导们,往往偏好此类传统学问。
穆彰阿正式接见曾国藩的时候,看到他步履稳重,举止端庄,甚合心意。对他指点一番后,曾国藩表达感激的言语朴实,态度由衷。由此,穆彰阿认定曾国藩是个实在人,值得信任。继而,听曾国藩谈论时政和外交以及为臣之道,心中更是大喜,视为知已同党,从此属意栽培,悉心扶持。曾国藩也确实不负穆彰阿期望,从可造之材成长为“中兴第一名臣”。
再看曾国藩,其相人先相面的造诣连一向狂傲的左宗棠都深感叹服。曾国藩编过几句口诀,特意传授给李鸿章:"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并且强调,奥妙不能言传只能意会,关键在相者识者的阅历。一语点破天机!领导的阅历隐含了其成功的原因,其相人时会自然地寻找与自己相似度高的特征。曾国藩和穆彰阿,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是有很多相似处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魄和风度源自综合素养散发的无形力量。交友、读书、社会实践,这些慢慢练就你的人生格局和气度。所以,资深的HR往往是带着微笑倾听、不动声色地观察,最终形成人才评估意见的关键,其实并不是能力素质测评报告中的所谓依据,那只是验证结论所需素材罢了。
不知道何时起,“本可以靠颜值非要靠实力”成了一个梗,知乎上关于成功靠颜值还是实力的讨论结果,逐渐变得一致:颜值也是实力,而管理好颜值要靠自律。接着“自律的人有多可怕”则成了另一个梗,也成了知乎上的高热话题,有很多高赞回答,核心观点之一是实力提升颜值。可见,渴望成功、正视竞争压力的大有人在。为获得贵人赏识的“相貌与气度”,如果先天不足,那就后天弥补。把握关键词“与领导的相似度”,真心向领导学本领,用心领悟领导的言行与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为人处事准则。那么,终有一天,你会被领导的慧眼发现!
反之,若你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没人愿意忍受你糟糕的外形去了解你丰富的内心。若你的真知高见是以批驳他人谬误为前提的锋芒毕露,寻常人只会当它是你落井的石头,绝不会是你走向成功的红毯。领导的视界里永远没有你。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