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突发事件的结果有很多走向。中国有句古话“天时地利人和”。说出了事件的要素。哪里,谁,什么时间,为什么,怎么做。
不同的变化构建不同的结果,我今天想讲讲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回应会带来怎么样差异性的后果。
周六孩子参加定向越野。早晨起来作为一个爱美的妈妈,帮他选了一件绿色的T恤。但是我家是一个男孩,而且非常理性➕逻辑性的男孩。男孩选择了一件蓝色T恤。好看是什么理由,是我穿啊,而且这件蓝色的已经很小了,再不穿就穿不了,浪费了。对啊,它太小了,就是我不要你穿的理由啊!
固执的妈妈和固执的孩子,最后妈妈选择沉默。男孩烧好水收拾东西跟妈妈打个招呼就出门了。十几分钟后就接到男孩的电话:妈,我到了月牙湖站,可是找不到青龙广场啊?怎么走?这个时候妈妈在工作,早晨的情绪还压在心里。这个时候打给我有什么用,你应该问路人,或者打给教练啊!我在这里什么也看不到,怎么知道你怎么走!
虽然妈妈没有怒吼,但生硬的声音透着的怒意谁都能听出来。孩子的声音低下来,有点委屈的味道在里面“我问了路人,都说不知道,还没打给教练……”。你不能再问吗?不能打给教练吗……
一次非常不愉快的交流。妈妈错了吗?穿漂亮点显然没错,不能孩子去参加活动错了吗?要上班,孩子也大了,都对!
孩子错了吗?我更加重视节俭而不是好看,显然没有错。到了地方找不到教练打电话给妈妈错了吗?你是我的妈妈,我有困难首先想到你,而且路线早晨是你百度后告诉我的,都对!
如果这里的妈妈在早晨第一句话换个角度来沟通会怎么样呢?
“你的节俭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今天去活动,教练也许会拍活动照片,妈妈不能过去,妈妈是女人,所以很希望看到美美的儿子,因为蓝色的很小,妈妈担心不得体,但今天听你的,穿蓝色的”。在孩子出门打招呼时积极回应,并感谢孩子能够想到烧完开水才出门。
在接到孩子的求助电话的时候,妈妈首先把语气放平静。“抱歉,妈妈早晨可能搜错了路线,妈妈现在很想过去帮我的孩子,可是妈妈在上班,我们该怎么办?不过我相信你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记得上次换地点,也是找不到,妈妈在加班,最后还是你独自找到的,只是稍微迟到了一会儿,今天先耐下心来,看看身边有没有人能帮到你。”听到这样的回答,孤立无援的孩子也不至于那么委屈。能够安下心来想办法。我相信他能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