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温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重温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 布衣也回眸 | 来源:发表于2023-10-18 18:06 被阅读0次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时候学习过的一篇课文。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感怀所作,开启词学豪放,开阔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1)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3)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注:

①故垒:旧时营垒,古战场。

②赤壁:三国时周瑜击败曹操的地方。一说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因该山山岩呈赭红色,故名。一说在黄冈县城西北。苏轼所游赤壁当为后者。词中之景,不必拘泥,作者不过在此借景抒怀而已。

③小乔:乔公之幼女,以美貌著称,是周瑜之妻。

④羽扇纶巾:三国六朝时儒将常有的打扮。羽扇是用长羽毛做成的扇子。纶巾为古代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这句是从仪表上描绘周瑜的儒雅风度。

⑤樯橹:船的代称。樯是船上挂帆的桅杆,橹是划船的桨。这句写曹军战船遭火攻后被焚。樯橹,一作“强虏”。

⑥酹:把酒倒在地上祭奠。

译:

滚滚长江水,滔滔东流去。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都被江中汹涌澎湃的浪涛荡涤得无影无踪,悄没声息。在那凋零破败的营垒西边,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期吴将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

看啊,两岸高高的山峰上峭壁耸立,直插云空;听啊,江中激起的惊涛骇浪重重地拍击着江岸,飞卷起的浪花好像千万个雪岭冰峰堆聚一起。

祖国的锦绣山河如此雄伟壮丽,就好比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

在这历史大舞台上。曾经有多少豪杰上演过那多么壮丽的英雄史诗啊。

遥想当年的周瑜,美丽出众的小乔刚刚嫁给他的时候,他正年少有为,潇洒风流,英姿勃发。羽扇在手中从容摇动,纶巾在头上微微翘起,就在他和别人谈笑风生之中,曹军的战船在赤壁就被烧成灰烬,化作缕缕青烟飘逝。

神游在这古战场上,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不要笑我多愁善感,自作多情,四十来岁仍碌碌无为,却早已生出满头白发。唉,人生犹如一场梦,还是端起酒杯,面对江中一轮明月,洒上一杯水酒,祭奠一下当年的英雄。

[赏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四十七岁的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已经两年多了,他深感自己政治抱负未能施展,在这里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艺术上最突出的一点是创造性地刻画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此之前,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形式,主要用来描写男女风情与羁旅闲愁。柳永词的内容有所扩展,但幅度有限。苏轼进一步开拓了词的题材。他不仅大量填写长调,且以诗为词,用词来写景、咏物、抒情、叙事、说理、刻划人物。该词为刻画人物的名篇。

“遥想”以下六句,集中塑造周瑜的形象,刻画了一个年轻气盛,风度翩翩,具有雄才大略,在千军万马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谈笑风生之间大破敌虏的儒将形象。

作者之所以这样称颂周瑜,正是由于他深感北宋国力衰弱,几乎无力抵挡辽夏的威胁,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疆场的热血,却身遭诬陷,无法施展抱负。社会政治现实和作者被贬的坎坷处境,同他振国兴邦的理想大相抵牾,他渴望有如周郎那样的英雄人物来增强宋王朝的国力,也希望自己能像周瑜那样驰骋疆场,报效国家。

词中,作者采取正面刻画(“雄姿”两句等)、侧面陪衬(“人道是”句、“乱石”两句等)与反面烘托(“樯橹”句等)的手法,用极其精练的笔墨刻画周瑜,并把抒情、叙事、写景、咏史等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刻画对象生动鲜活,效果奇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温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nq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