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洋(化名),男,10岁,就读于某农村小学四年级,身高1.50米左右,微胖,皮肤白净,穿戴整洁。有年长两岁的姐姐,父母外出务工,姐弟两共同由爷爷奶奶抚养。经常辍学,成绩比较差。
来访事由:早上小洋和奶奶走到校门口迟迟不肯进校门,央求奶奶联系班主任请病假。班主任了解事由,未批假。学生不愿在教室里上课,也不让奶奶回家,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秩序。班主任推荐学生和家长到心理咨询室求助。
第一次疏导
咨询师与来访者小洋对话
咨询师:小洋你好!你能来到心理咨询室,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
来访者:。。。。。
咨询师:你不用紧张,也不用担心,我们就是简单的聊聊你最近的情况。我们之间的谈话遵循保密原则,即:我会替你保密,你也要替老师保密,可以吗?
来访者:可以。
咨询师:刚才班主任向我反馈,奶奶说你没有生病,但是要请病假,不想呆在学校。老师想听听你的想法。
来访者:我不发烧,就是肚子疼。我怕上课上厕所。
咨询师:听你这么说,你真是一个替老师和同学考虑的好孩子。今天早上,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留在学校学习?
来访者:我现在很不舒服,只想回家。现在,我必须和奶奶在一起。
咨询师:老师理解你想和奶奶在一起。那么,呆在这里你感觉怎么样?
来访者:我不舒服,想回家。
咨询师:老师想跟你聊聊,你什么时候愿意来这里啊?
来访者:今天下午。
咨询师:一言为定,我们下午大课间,铃声为准,这里再见!
来访者:嗯,老师再见。
了解案例背景
身体方面 经医院检查身体没有生理性疾病。
家庭方面 (家访) 学生家距就读学校十公里左右,上学交通不便,就在学校附近村庄租一间主人院子外面的小房子。里面有一个大炕和一张大床堆满杂物,做饭的灶具,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堆放在门里的窗边。房间里面特别混乱,拥挤。
父母不在的隔代教育,长辈对于晚辈总会分外的溺爱。小洋奶奶觉得小洋的父母不在,孩子缺少爱的给呵护,自己对于小孙子的要求会过分满足,特别是在维护孩子的安全方面。家访时,奶奶向老师反映孙子,孙女在学校里受到某老师和某些同学的“欺负”,放学后在广场上和伙伴玩耍有冲突,遭到家长的威胁。
目前父母两人长期分隔两地在外务工,聚少离多,目前正在协商办理离婚手续。母亲希望女儿跟随她,儿子跟随爸爸。所以,每天早晨在姐弟俩上学的路上,妈妈会当着儿子的面带着女儿去吃早餐,无视儿子的存在。姐姐对于未来很迷茫,也很困惑,不知道跟不跟妈妈去一个新的家庭;也很矛盾,跟随了妈妈,就要和爸爸,奶奶,爷爷,弟弟分离。
学校方面 学校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但是很安静不会影响周围同学学习。课堂上很少会主动回答问题。由于经常辍学,老师经常去小洋家里劝返,课堂上不会严格要求其保质保量听课,课下作业没有完成也不会受到与其他同学相应的批评和弥补要求。每天课下经常会静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很少与同学交流。小洋看到同学们看自己或者围着自己就会大声呵斥,把同学们赶走。每天上学需要奶奶送至学校门口。很随性,经常会说身体不舒服,要求奶奶为他向老师请假。每周星期一很少来学校。小洋没有好朋友,也没有喜欢的课程,学校里没有存在感,学习上也没有成就感。
第二次疏导
下午,大课间铃声响起,小洋在心理咨询室门口等侯老师。
咨询师:小洋,下午好!你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老师为你点赞!
来访者:有点害羞低下头。
咨询师:接下来的50分钟,你想和老师聊些什么?
来访者:老师,我就是不知道我为什么隔几天就不想来上学。上学没意思!
咨询师:我也很好奇,你怎么会这么想。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带学生来到沙盘区,认识沙箱和沙具,从抚沙,扬沙到构建沙盘)
来访者:挑选了银行,厕所,商场,各种车辆,蜘蛛侠,很多人偶,摆放在沙盘一角。
咨询师:你能说说这幅画吗?
来访者:几个人在抢银行,有人报警了,警车在路上堵车了,与歹徒发生了枪战。警察势力很弱,蜘蛛侠杀死了歹徒。
咨询师:这个事情是过去的,现在还是未来?
来访者:我想象的。
咨询师:你看到这画面时,你的感觉是什么?
来访者:开心。
咨询师:发生了什么事?你在哪里做什么?
来访者:我在救警察,我在这里(指着蜘蛛侠,目光很坚定)。
咨询师:你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这让你很自豪。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情也让你很自豪?
来访者:打游戏,和队友一起杀敌人。
咨询师: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很有成就感。你在学校里或者家里有没有特别有成就感的时候?
来访者:低头不语
咨询师:你想在学校里有成就感,想和别人一起。你期待在什么事情上可以和同学们合作来体现你的价值?
来访者:每天带领同学打扫清洁区。
咨询师:这个有和班主任沟通过吗?
来访者:没有,班主任不会让我做劳动委员。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来访者:我学习成绩不好
咨询师:还有吗?
来访者:嗯…… 我经常请假
咨询师:如果班主任将认命你为劳动委员,你打算成为一个怎样的清洁委员?
来访者:我天天早上到校最早,准备好清洁工具,和大家一起打扫完,我检查没问题,最后把劳动工具拿上去。
咨询师:嗯,如果你请假了,谁带领大家打扫清洁区?你又请了两天假,清洁区谁来检查?
来访者:。。。。(低头不语)那我就不请假了。噢,老师,我明白了,因为我经常请假,所以班主任没有给我分配任务!
咨询师:现在知道怎么做了吗?
来访者:(笑了)。嗯,知道了。
咨询师:把你刚才跟我说的,再去跟班主任老师说一遍。老师相信你有能力。下周三中午12:30我们再相约这里,可以吗?
来访者:可以,老师再见!
第三次疏导
来访者:老师,我做到了!
咨询师:老师看到了你有能力和决心让自己变得更好。老师为你的改变感到骄傲!接下来,我们玩个小游戏,写出你的十个优点和三个不足。
来访者:老师,我没有那么多优点。
咨询师:优点不多,那缺点一定很多了,写写吧。
来访者:写出了两个优点,九个缺点。
咨询师:现在在缺点中找出来两个至三个可以通过努力变成优点的。
来访者:上课爱玩弄东西,爱买零食,乱发脾气。
咨询师:相信你选择它们一定有办法把它们转化成自己好的方面。
来访者:(点点头)我有一点点办法。
咨询师:行动中的人是没有困惑的,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找到办法的。现在把这三个不足的改变措施写下来。
疏导成果 经过两次疏导,一次家访,与家长一次沟通。现在,学生能独自上学,再没逃学或者辍学。班主任反馈,早晨打扫清洁区很积极,也很负责任;成绩有提升。
心理疏导反思:每一个行为的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把人比作一棵大树,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童年的培育促生了他的树根;出现的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和言语问题只是对树根遇到影响的呈现。期待行为的改变,先应该了解当事人的生理,认知和社会原因,引导他看见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背后的需求和缺失。对于小学生不愿意表达,或者表达不清楚时,可采用房树人绘画投射技术,心理学沙盘或者有针对性的心理学量表来提供下一步沟通的方向。咨询师会与来访者会就某一个目标问题进行深度对话,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基础,以接纳不评判,积极聆听,恰当反馈,适时发问为原则;咨询师慢慢引导来访者看见自己的问题卡点和解决问题的出口,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网友评论